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专题 > 正文

中国财经报道:大医院怎么走出怪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17:12 中国财经报道
中国财经报道:大医院怎么走出怪圈

《财经时报》综合新闻版主编丁汀先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财经报道:大医院怎么走出怪圈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博士


中国财经报道:大医院怎么走出怪圈

北京地坛医院院长毛羽先生


  《中国财经报道》9月7日播出节目《大医院怎么走出“怪圈”》,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医疗改革的话题非常的热门,主要是因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当中明确指出,我国的医疗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医疗改革没能成功?那今后医疗改革的方向又会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演播室请来三位嘉宾,来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他们是北京地坛医院院长毛羽先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
中心教授李玲博士和《财经时报》综合新闻版的主编丁汀先生,欢迎三位。最近北京市卫生局对于全北京市的医疗卫生的收费情况进行了一个检查,并且在上周公布了检查结果,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我们先来看一下新闻发布会上的情况。

  大医院看病,贵在哪里?

  8月底,北京市卫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前一段时间开展的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检查的结果。结果表明,接受检查的49家三级医院中,有8家医院在个别项目上存在乱收费的问题。情节最严重的是北京口腔医院。而北大口腔医院、整形外科医院、北京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等7家医疗机构违规收费,所涉及的费用相对比较少。

  其实,这些三级医院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大医院,也是患者平时最看重、最信任的医院,如今大医院带头违规收费,患者当然难以理解。大部分患者都对此抱怨不断:

  患者:“贵啊,我还属于公费医疗,也怕贵,要是自己付费的话那就太贵了。”

  患者:“现在看个感冒都得400多块钱,看感冒打针就得400多块钱。”

  主持人:从刚才的新闻片当中我们就有一种感觉,现在不管是从检查的结果来看,还是老百姓的反应来说,好像是大医院都陷入了看病贵、看病难这样一个漩涡,那为什么会这样呢?三位有什么样的见解,请写在题板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毛羽:我写的是医院影响力大,就诊病人多,因此引人注目。

  主持人:那您能不能做给我们概括一下?

  毛羽:医疗费用的增长大院起决定性的作用。

  李玲:我写的是比较宏观的,是政府的失职和市场的失灵,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在医疗行业投资是逐年下降,靠市场的机制来促进我们的医疗。那么,市场的竞争必然就导致大家都到大医院去,而大医院就拼命地购买好的设备、建豪华的大楼来吸引病人,那么它是导致目前看病贵、看病难的原因。

  丁汀:我写的是确实贵,有该贵的,也有本来不该贵的。

  主持人:这怎么理解?

  丁汀:因为大医院提供了更好的服务,确实应该是贵一些,但是有一些可能贵的就离谱了,比如说没有必要的,有一些可能是有必要的,但没必要那么高的,他都给你放进来,当然就贵了。

  主持人:那刚才丁先生说了他的看法,您对他的看法赞同吗?

  毛羽:我有一部分是赞同的,因为我想医疗费用确实是增长了,而且增长很快,这里有一些因素并非是医院单方面所能决定的事情,也有一方面是由于医疗水平的发展和病人不同的需求所造成的。

  主持人:说到看病贵,我这儿还有一组数字,来看一下。最近北京安贞医院和一家医疗机构进行了一次调查,说像三级医院年人均费用,治疗高血压的费用是在1567.15元,二级医院是845.14元,一级医院是651.18元,非常明显,大医院贵了很多,为什么会这样,毛院长您先说。

  毛羽:有些在三级医院可以允许报销的,可以允许检查的东西,在一级医院是不能实施的。因此,这些绝对上的要求可能造成有些费用的不同。另外,三级医院实际上它起了学术领头羊的作用,他得到的信息和治疗的方式方法,基本上是跟国际上主流趋势是一致的,在这个社区小医院往往这些信息得到比较慢,治疗上比较传统式的,对于新的技术、新的方法了解比较少,因此在一些用药,可能大医院是合资用药、组合用药上、做一些检查上它可能偏多一些,因此它的费用高。

  李玲:其实刚才毛院长讲得挺对的,就是三级医院它设置都是解决疑难杂症的,它不是治普通病的。其实高血压的控制是一个常见的普通的病,它完全应该在社区医院就可以解决,那么因为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设置是完全不同的,无论是它的设备、人员的配制,以及医疗科技的水平,那么它这个问题如果在社区,它的价格就要便宜很多。所以它这个费用上是,你到三甲医院去做一个高血压的控制,那么算是用所谓的大炮去打蚊子去了,用不着,到社区医院就行了。

  主持人:丁先生有补充吗?

  丁汀:其实我觉得这里边呢,也是还是有一个必要或不必要,因为在很多时候,我们作为一个患者,怎么说呢?消费者和患者他对自己掌握的,病情掌握的信息可能感觉上有,但是到底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治疗,用什么样的设备去治疗,用什么样的手段去治疗,可能它,大家都是外行。那这个时候,医生或者说医院他就是内行,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消费是由他们来选择的。

  主持人:好,说到这儿,我还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报道,他说从1994年开始很多大医院都争着去买大型医疗设备,想通过高额检查费来增加医院的收入。

  毛羽:我觉得是这样的,因为这个医院从90年代末期开始,大量引入比较先进的昂贵的医疗设备,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个不是医院能够完全左右这个价格的,往往新技术的引入以后,要采取物价申报,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以后,才能用在临床。所以利润空间有,是不是合理,那这个得是有关部门经过核准以后,才能落实的。

  李玲:实践研究已经证明,一旦这个设备有了,它就一定会诱导病人用更多的,他就会导致费用的增高。我们国家现在高科技的拥有量超过发达国家,我们做了研究,北京、上海每千人拥有CT和PETCT这种仪器超过美国,超过欧洲,

  主持人:那它的使用率怎么样?

  李玲:当然很高,所以这为什么我们贵呀,就是说我们目前所拥有的高科技远远超过了我们国民能承担的能力。

  丁汀:因为他花了很多钱把这个设备买过来,放在那个地方他就要亏,那么他就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个机器给运转起来,然后他来收费,才能产生收入,说白了就是说,机器放在那个地方,他是要让它产出的,要不然的话,他就不会进这个东西。

  李玲:他买机器的时候就是想让它赚钱的,医院里叫高科技的机子,就是他们的印钞机。

  主持人:现在我们就感觉看病贵、看病难似乎都是医院造成的,但是在我们采访当中也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很多医院都抱怨说,虽然我们收费非常高,但是支出、负担也是非常多、非常重的,财务状况经常是捉襟见肘,这似乎就陷入了一个怪圈,那么大医院为什么会陷入这样一个怪圈呢,怎么样才能走出这个怪圈呢?

  大医院怎么走出“怪圈”?

  带着患者的抱怨和置疑,记者走访了青岛市的几家大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的孙院长告诉记者,现在医院的药品实行招标采购,价格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老百姓之所以感觉不明显,是由于我们的医疗机构技术与国外接轨,导致我国出现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水平,却享受发达国家医疗设施的现状。

  青岛市市立医院院长孙玉安:“我觉得目前和国际最接轨的就是医疗,因为医疗工作它基本上没有国界的,大家没什么保守没什么保密的,我的新的药品对中国并不限制出口,新的医疗技术,新的卫生材料新的医疗设备,你有钱都可以买到并不限制你购买,那么这样呢,我们现在群众能享受到的医疗应该就是国外的人群的医疗水平是一致的。”

  青岛市卫生局局长曹勇:“因为不断地引进新的技术、新的设备,还有就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它是一个不能用机器代替的。这是这个行业和其它行业的完全不同的,越投入越现代化费用越高,而不是像企业越自动化成本越低。它这是不一样的,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它的费用是要涨。”

  对于这个问题,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苗院长介绍,人满为患也让大医院不堪重负,

  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应付。这些都给医院的周转带来了不小的费用。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苗志敏:“大医院人满为患,像我们医院当中我们原来是六十万,去年已经达到一百二十万了,今年可以达到一百三十万是超负荷运行,所以现在是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非常突出,我想这是我们需要改革的问题。”

  苗院长说,现在我们国内医院虽然是公立的,但是进一名医护人员要靠计划分配,医院自己没有人才选择权。物价要靠国家定,没有自己定物价的权利,所以现在的医疗成本和收入实际上是倒置的。每年国家的拨款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苗志敏:“我们今年上半年向我们具有一百年历史的老院我们拥有一大批的专家教授,也有造诣很深的专业技术队伍,我们的医疗成本是什么样子呢,按照现行的国家医疗成本收费标准,单纯的医疗成本核算,我医疗要亏2600万元。”

  苗院长算了这样一笔帐,医院最大的支出是所谓的“三片”:药片也就是购买药品,铁片也就是设备投入,还有瓦片也就是基础建设,人力资源投入所占的比例不到五分之一。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苗志敏:“包括房子维修包括正常运行一共才给2000万元,我们的工资包括人头费保险费房屋津贴包括工资基本生活,我们一年需要付出1.4个亿,这两千万远远满足不了人头费,更谈不上我们设备的更新房屋的维修等等正常的消耗。所以政府的投入不足,物价限制得这么死。造成了医院必须要靠另外一个途径来弥补这种财政的补偿。那么这种补偿呢,应该说用以药补医是国家的正常的政策。”

  主持人:毛院长,刚才我们从片子当中看到,一方面是昂贵的医疗收费,另外一方面却是大医院账面上那些亏损的数字,我想这是好多人都没有想到的。

  毛羽:到2000年以后,实际上国家投入的钱只占医疗总费用的15%了。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要发展,包括购置设备和机件的维修,都是靠医院自收进来的钱完成的。同时由于医疗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竞争的因素,它要不断改善硬件的一些条件和环境,这些都不是说,在立项范围内能解决的事情。

  主持人:那我们现在最关注的就是大医院了,那李博士,就您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大医院收入跟支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李玲:因为我们现在是一个倒置的,也就是说,医生的服务非常便宜,但是药和器材非常贵,这个是不正常的。应该把这个关系给理顺了,让三甲医院它的医学科技水平,真正能体现它的价值,这方面它的收入可以增加。

  丁汀:我觉得这里边大医院亏损我不信,至少是绝大多数的大医院都不是亏损的,在这个时候叫苦有一个好处,至少有一个好处,可以叫苦的时候,让政府多补贴一点过来,一定是这个样子。

  毛羽:有的时候是叫苦,也有的时候的确处于一种潜亏状态。比如说住院费,一张床28块钱,这是90年代的价格。但是现在28块钱包括他的水、电,包括他的餐饮服务和更换所有的物品,28块钱绝对是一个亏损的价格。

  丁汀:所以在其他一些地方费用就上去了,用那一块来补这一块。

  主持人:确实医疗改革会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问题,不是简单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最近卫生部部长高强也透露说,目前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拟定的改革试点方案当中重点要做以下工作,首先一项就是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那么改革之后,大医院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李玲:我觉得我们大医院还是在完成社会效益同时,他确实是应该代表一个医学科技的最高水平,他解决的应该是疑难杂症,而不是常见病、多发病,我觉得我们真正要使我们的医疗资源用得合理,一定要建立合理的转诊机制,也就是说小病应该到社区,而大病才应该到医院。

  丁汀:也就是说,大的医院它可能属于金字塔的塔尖上,我们从最简单的病开始,我们去一个小的医院,或者我们的社区医院,这样如果不行有一个机制能够让他,把这个医疗系统内的资源能够合理配制起来,小的医院也有可能去利用大医院的资源,我觉得这个是比较重要的,否则的话,大医院永远只能是它是一个大而全,它什么病都得治,什么病都要治,然后它什么病都忙不过来,就像毛院长说的这样。

  主持人:好,谢谢。看来今后医疗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把医疗体系的三角形倒过来,站在塔尖上的呢,应该是人才多,技术先进的大医院,而要优先重点发展社区医院,承担起我们大部分患者日常看病的责任。那么这些社区医院能不能担此重任呢?我们明天继续探讨这个话题。

  主编:赵 悦

  记者:贾 祯 李 敏 刘志强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四:22:05至22:25(首播)

  周五: 23:15至23:35(首播)

  周一至周五:09:38至09:58(重播)

  相关专题: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