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神舟飞船的技术进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2日11:41 新浪科技
神舟飞船的技术进步

成功升空的“神舟5号”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新浪科技讯 据日经BP社报道  关于神舟5号,由于其外观酷似俄罗斯联盟号(Soyuz)宇宙飞船,因此也有人认为这是联盟号的翻版。但从此前的试验发射及外观上可以看出,神舟是联盟号设计理念的进一步升华,中国进行了自主开发的飞船。神舟绝非联盟号的模仿品,应该说成是联盟号的发展版更为恰当。中国对宇宙开发的热情及相关技术能力不可低估。

  正因为不是翻版,所以进行了4次无人发射

  神舟的开发始于1992年。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为其取名“神舟”,由此可见中国的航天计划是中国领导层确立的国家战略。

  神舟从机体前部开始由3部分组成,即在轨道上的居住空间--轨道模块、返回地面的返回舱、配备电源及变轨引擎的机械模块部分。神舟全长8.65m、最大直径2.8m、重7.8t。

  这一构造基本上沿袭了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实际上,开发初期神舟就考虑全面导入俄罗斯的技术。但是,由于陷入财政困难的俄罗斯向中国提出了高额的技术转让费用,因此中国只是从俄罗斯导入了部分技术,大部分技术由中国自行开发。预计从俄罗斯导入的技术只包括返回时确保乘员生命的返回舱关联部分--返回舱的形状及绝热系统、为实现软着陆而在着陆前喷射的反喷射

火箭等。

  神舟并非联盟号翻版的有力证据就是:中国在过去发射了4次无人飞船,反复确认了其安全性。

  此前的神舟发射纪录如下:

  ·神舟1号:1999年11月20日发射。飞行21小时后,返回舱着陆于内蒙古自治区。

  ·神舟2号:2001年1月10日发射。搭载猴子、狗、兔子、蜗牛等生物,进行了生命维持试验。通过变轨引擎进行了3次变轨试验。1月16日返回舱着陆后,轨道模块继续在轨道上运行了半年时间。使用搭载的设备做了各种宇宙试验。

  ·神舟3号:2002年3月25日发射。搭载宇航员仿真模型,实施了船内环境的测量和新型宇宙服的测试。返回舱于4月1日着陆。

  ·神舟4号:2002年12月30日发射。此次为面向发射载人飞船的最后排练。据说,直到发射前几小时,宇航员实际进行了进入返回舱的排练。配备各种试验装置,实施了宇宙试验。返回舱于1月5日着陆。

  发射时间之所以集中在冬季,是中国需要依靠船舶进行跟踪监测的结果。发射神舟时,必须向南纬40度以南的太平洋派遣跟踪监测船,因此只能在这一海域的气候相对稳定的北半球冬季进行发射。

  联盟号自1967年首次发射成功以来,是已经在宇宙飞行方面取得相当经验的飞行器。如果神舟是联盟号的完全翻版的话,那么按理来说中国应该在更早一些时候便可以进行载人飞船的发射。有必要进行4次无人飞船发射,只能说明神舟使用了很多中国的独自术开发成果。

  自主变轨引擎和

太阳能电池翼

  将神舟与Soyuz的外观相比较,可以立即发现神舟的轨道模块中也附带有太阳能电池和姿势控制推进器(小型火箭引擎)。

  同时,如果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联盟号的太阳能电池翼只是在轨道上打开,要想让其正面面向阳光就必须转动整个卫星机体。而神舟的太阳能电池翼的机械模块部分和轨道模块部分均拥有旋转结构,无需转动机体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将电池表面转向太阳。

  这显示神舟本身可以在轨道上起到宇宙工作站的作用。联盟号的目的是往返飞行于以前发射的“联盟号”、“和平号”、以及目前的国际宇宙工作站等大型宇宙站之间。宇宙试验及长期宇宙滞留则交由工作站进行,联盟号只是起到工作站间的“桥梁”作用。因此,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也比较简单,只要注意机体姿势就可以获得必要的电力。

  而神舟本身就是宇宙工作站,而且轨道模块也具有作为独立宇宙工作站的功能。因此,与宇宙飞船的姿态无关,必须配备使太阳能电池翼能够独立接受充分阳光的旋转结构。

  在神舟2号中,轨道模块运行了大约半年时间。如果在此期间再发射下一艘神舟,与轨道模块进行对接,那么将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型宇宙工作站。估计轨道模块配备有独立的生命维持系统或者计划在将来配备。

  宇宙飞船在轨道上的姿态与内部的热力学条件有关。如果不在轨道上改变姿态,那么就必须改变内部的设计。从这一点来说神舟也绝不是联盟号的单纯翻版。

  而且,配备于机体后端的变轨引擎与联盟号也截然不同。联盟号配备一台大型引擎,但神舟在正方形的范围内配备了4台小型引擎。4台引擎意味着即使某一引擎发生故障,也可以通过停止对角线上的引擎的运行来继续维持卫星的正常状态。

  中国很可能还未能开发出象俄罗斯那样高可靠性的大型引擎。但即便如此,也应该承认中国的技术人员采用了充分考虑安全的设计。由于配备4台引擎,因此内部的配管及喷射的控制系统也应该与联盟号不同。因此,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并非联盟号的翻版,而是采用了中国自主的技术。

  一提到中国产品,很容易让人们联想起那些以低工资为武器的手工业产品。但是,说到神舟就必须抛弃这种先入为主的看法。中国将火箭视为直接关系到能否拥有导弹的重要技术,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一直优先研究。从1970年代起,仍然作为导弹技术的一环,开始进行返回大气层的技术开发。在“进入太空并返回”方面,中国拥有远远超过日本的丰富技术经验和积累。正因为如此,才会拥有神舟。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