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记者见证神六发射进入倒计时(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02:41 金羊网-新快报
记者见证神六发射进入倒计时(组图)

“神六”离我只有十米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记者见证神六发射进入倒计时(组图)

“神六”离我只有十米


  “转运工作成功完成!‘神六’发射正式进入倒计时!”10月7日上午11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发射塔的巨大吊臂缓缓地合拢,轻轻抱住如同母亲怀中初生婴儿般的“神六”箭船,现场顿时欢声雷动。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之一,本报记者也是激动万分。

  一天前,我们就了解到,“神六”火箭将于10月7日上午正式亮相,从垂直总装车间“走到”发射塔下。而本报两名记者则有幸获准近距离一睹“神六”的芳容。

  神箭稳步现身

  发射区离基地生活区约八公里,路上需经过三道关卡,只有挂着特别通行证的军车才能进入。经过重重检查,我们的车终于在早上8时多进了发射区,蓝色的垂直总装大楼和远处的发射塔就矗立在我们的眼前。

  发射场的上空万里无云,“十多年的转运,从来没碰到这么好的天气。”基地气象室主任刘汉涛说。

  他的身后,穿绿色军装和军人和蓝色工作服的技术人员不停地忙碌着。一辆辆的大小军车通过几道警备森严的关卡进来,“这是发射场最热闹的日子!”一位让记者帮忙留影的军官说。

  “出来了,出来了!快看!”上午9时,人群一阵骚动。楼高100多米、亚洲最高的

火箭飞船垂直总装测试厂房里,已装载完“神六”飞船的“长征2F”火箭嵌在巨大的活动发射平台上,沿着20米宽的重轨,缓缓地往外移动着,它的目的地是1.5公里外的发射塔。几分钟后,火箭银白色的巨大身躯从厂房中移出来,在蓝天下显得格外巍峨,火箭上端大书“神箭”二字,下面是一幅鲜红的国旗,“神六”飞船就在红旗所在的部分。

  我们站在警戒线边上,仰视着直刺苍穹的神箭,此时,火箭与记者的距离仅十米!

  巨头齐齐亮相

  在两百多军人组成的警戒线外,数以千计的人群围着缓缓移动的火箭拍照留念,有军人军属,有为“神六”服务的工作人员,有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女兵,不一样的年龄,一样的兴奋激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基地副司令员崔勇俊、基地参谋长吴年生、“零号”指挥郭宝兴等站在活动发射平台上,冷静地指挥着。基地司令员张育林则一身便装,和蔼地与围观人群合影。不知不觉中,看似移动极慢的火箭不一会就跑到了人群的前面。

  一名曾多次参加火箭转运及发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火箭转运时,对稳定性的要求特别高,一杯满满的水放在移动平台上,水的波动不能超过一毫米。

  10时30分左右,箭船平稳地移动到了火箭发射塔下,人群中响起了掌声。这时,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中国航天集团总经理张庆伟,“神六”总设计师张柏楠,“神六”总指挥尚志,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神五”总指挥戚发韧,“神五”飞船总设计师袁家军等人齐聚发射塔下,向人们挥手致意。

  杨利伟成焦点

  无论有多少首长和专家,杨利伟站在中间都是最显眼的,从他下车开始,他就不断被人拉着合影。看得出来,杨利伟明显比“神五”发射时胖了,可能是担任宇航员培训中心副主任职务后,管理工作更多了,而训练量下降导致的。

  到达发射塔下的中心控制区后,连里面的一些首长和专家都不“避俗”,不停地拉着杨利伟照相。在多名军人守着的铁栏杆外面,围观的人群不停地喊着“杨利伟、杨利伟!”杨利伟则不断地向人群微笑着。一个才三四岁的小“杨利伟迷”因为被人群挡住了,他的父母不停地将他举起来,但小孩依然看不到,急得大喊“杨利伟叔叔!”喊了几声后终于被杨利伟听到了,马上向围栏边走来,微笑地与小FANS合影,得偿心愿的小家伙兴奋得脸都红了。

  杨利伟同时也是媒体的宠儿,走到哪都有记者喊着要求采访,但他却很少说话。面对镜头,他微笑地说,这是祖国伟大的一刻,他相信无论“神六”是谁“上天”,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发射塔揽箭船

  在众人抢着注意一帮专家领导的时候,火箭仿佛被忽视了,而多名工作人员依旧神色严肃地操作着。火箭被缓缓地从移动平台上转移,固定在发射平台上。调整好位置后,发射塔缓缓地从两边伸出吊臂,像揽婴儿一样抱住火箭。11时左右,火箭固定工作全部完成,整个箭体仅剩箭头露在外面。在众人的掌声里,火箭发射前最重要的转运工作宣布成功完成。

  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说,转场工作的完成,意味着火箭发射已正式进入倒计时。

  “神六”更舒服有如小轿车

  10月7日上午,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现场采访到了“神六”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这是本报记者第二次采访刘总了,上次穿着一件朴素褐色大衣的他这次改穿蓝色工作服,显得更加精神。

  “神五”像卡车“神六”是轿车

  记者:刘总,我们是第二次采访您了,上次是“神五”发射的时候,您现在好像更年轻了!

  刘竹生:(大笑)是吗?谢谢了。

  记者:“神六”与“神五”外形差不多,内部有什么不同?

  刘竹生:首先,“神六”宇航员在飞船里比杨利伟坐得更舒服。我们让宇航员感觉不是坐在大卡车里,而是坐在轿车里。从舒适度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改进。

  其次,增加了可视性。过去火箭发射时,我们看火箭发射成不成功、飞行正不正常,都是看一些遥测数据,没有画面感;这次我们安装了两个摄像头,把火箭飞行的一些关键动作,比如分离,直观地传到地面,增加了观赏性。

  第三,提高了安全性。特别是固体

发动机。过去我们有一套安全措施,但是现在觉得好像还是不够。载人应该安全再安全,我们又增加了一套物理隔离的安全装置。

  第四,进一步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虽然之前的火箭可靠性已经很高了,但是每次发射完以后,我们认真地总结设计方案,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有待于完善。我们从这些方面进行了改进。

  这些改进从外表看不出来,主要是在内部进行了改进。“神六”和“神五”火箭的差别就是这四点。

  “神六”多了个小包包

  记者:也就是说,从“神一”到“神六”,火箭性能都在增强,虽然从外观上看不出来,但整一套发射系统都在改进中。

  刘竹生:一些细微处的改进从外观上看不出来。你仔细看,神六箭体有个鼓包,一般人看到这么大的火箭,不会注意那个小鼓包,实际就是个装在火箭外体的摄像头。

  中国火箭技术比肩美俄

  记者:我们的火箭技术和美国、俄罗斯相比处在怎样的水平?比如性能、稳定性、可靠性?

  刘竹生:我觉得差不多。火箭载人技术无非是可靠性。我觉得我们火箭的可靠性,特别是载人这方面跟国外载人的火箭可靠性差不多。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