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晨报 > 正文

组图:晨报记者探访革命老区的校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16:21 内蒙古晨报
组图:晨报记者探访革命老区的校园

虽然失去双手,我要更加努力学习 内蒙古晨报记者 刘丽摄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组图:晨报记者探访革命老区的校园

学生们的午餐


组图:晨报记者探访革命老区的校园

李老师的工资每月只有200元


组图:晨报记者探访革命老区的校园

我要好好学习,知识会改变我们贫困的生活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刘丽) 这里曾经战火纷飞,群众们捐资捐物,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掩护共产党员,有的全家被杀,全村血流成河……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革命老区百姓的生活怎样?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深入革命老区呼市清水河县和武川县,将目光投向了革命老区的孩子们,直击他们的生存和教育现状。?

  ★破旧不堪的校舍

  11月8日,记者随同内蒙古老区促进会的领导深入革命老区清水河县采访。

  穿过崎岖的山间小路,记者找到了王桂窑乡(现刚改为宏河镇)中学和小学。

  走进王桂窑小学,映入眼帘的是几排不同历史时期建成的教室。最破旧的教室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最新的教室是近几年危房改造新建的。走进校门看到的是左侧的那排破旧不堪的平房。如今已是初冬时分,山间寒风瑟瑟,可学校的教室里还没有生炉子,有的教室的玻璃已经破裂了,孩子们的手冻得冰凉冰凉的。

  更让人吃惊的是破旧的桌椅板凳已不知使用了多少年,迎来送往了多少学生,现在油漆已经脱落,桌面和凳面磨得很光很亮,有的凳子竟然还是长条凳。也许,孩子的父辈,甚至祖辈都曾坐在这些凳子上学习过。

  抬起头来,记者无意中看到教室顶棚上的土皮已经掉落一片一片的,露出了茅草。由于年久失修,教室墙角的土皮一大片一大片地掉了。

  老师用的黑板擦只有巴掌大一小块,是学生和老师自制的,也就是在小木板上钉上一小块毡子。教鞭是一根2尺长的木棍。当城里的孩子坐在温暖、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运用电教化教具上学时,革命老区的孩子们依然沿用着父辈、祖辈的传统教具及破旧不堪的教室和桌椅。

  在孩子们的文具盒里都放着一根蜡烛,这是早上和晚上上自习时光线黑暗看不清书本时才点的。小小的烛光照亮了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点燃他们求学的希望之光。

  ★贫困儿童渴求知识

  和城里的孩子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相比,革命老区的孩子显得非常朴实,他们虽然穿得不好,吃得不好,可这并不影响他们求知的渴望和决心。相反,正是由于家境贫寒,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要用知识改变命运。

  即使这样,有一些学生因家境实在贫寒而面临失学境地。

  13岁的刘玉飞家住王桂窑乡沙石也村,去年5月他的妈妈离家出走,爸爸今年7月遇

车祸死亡,他成了孤儿。他15岁的哥哥不得已辍学下地干活儿,他和哥哥只能靠70多岁的爷爷、奶奶抚养,生活十分贫困。

  上小学三年级的张建明脑子聪明,学习刻苦,品学兼优,可他的爸爸妈妈常年多病,每年花掉大量医药费,没有劳动能力,家庭非常困苦。张建明姐弟3人穿得破破烂烂,现在正面临辍学。

  11岁的侯文利今年上小学五年级,她的父亲患有精神病,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在他嗷嗷待哺时就离家出走了,可怜的文利和姐姐利婷靠80多岁的奶奶艰难维持生活,苦难的生活让人看了落泪。

  12岁的白永丽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哥哥上小学六年级,她的父亲去年打工卸煤时腰椎骨折,瘫痪在床,失去劳动能力,一家四口的家庭重担全部落在瘦弱的母亲身上,她家一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生活十分困难。

  像刘玉飞、张建明、侯文丽、白永利这样的家境、这样遭遇的贫困儿童在清水河县还有很多很多。他们聪明、勤奋、上进,他们性格内向,衣着破烂,他们经常饿着肚子上学。他们要上学,想上学,可是家庭实在太困难了,他们随时面临着失学。看到记者时,他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含着热泪,贫寒的家庭没有击垮他们,他们不讲究吃穿,只要有书读就行了,这是他们小小的愿望。

  ★失去双手的坚强女孩

  在王桂窑小学四年级二班,有一个没有双手的女孩叫任晓娟,她用秃臂夹着笔竟然写出了整齐娟秀的字。

  任晓娟今年11岁,家住红庙子村,离学校20里。任晓娟是锅连炕陋习的受害者,她小时候不小心爬进开水锅,把双手烫掉了。记者看到,失去双手的任晓娟双臂秃秃的、红红的,可她仍然顽强地用力夹住笔练出了一手好字。由于家庭贫寒,懂事的晓娟舍不得花一分钱,她的作业本正面写完了反面写。

  晓娟现在和姐姐租住在学校附近的民房里,每逢周六、周日休息时要结伴步行回家。她是这个学期从红庙村转学到王桂窑小学的,她坐在教室的后排,老师和同学们很喜欢这个残疾女孩。晓娟学习非常刻苦,自己又很懂事,她的生活完全能够自理。她最快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上学,她的理想是考上大学。

   ★16个孩子挤在十多平米的窑洞里

  山里的孩子很能吃苦,他们住的条件非常艰苦。在孩子们的带路下,记者找到了学校附近一家专门留宿村里孩子的村民。

  这是两间窑洞,里面一间住男孩,外面一间住女孩。这两间只有十多平米的窑洞里,用木头架子搭起的简易床铺就是孩子们的栖身之地,每人睡下只能占一尺多宽,连身子也翻不了。孩子们的被褥非常单薄,也非常破旧,木板床上面没有床垫,只有一条褥子。一大群孩子就挤在这样破旧的窑洞里,16个孩子住一个家。孩子们吃的很单调,基本上是土豆、烩菜、糕、馒头、米饭,平时很少能吃到肉,只有到冬天家里杀猪后才能吃到肉。很多孩子早上是不吃早点的,他们饿着肚子上半天的课,中午回来才能吃上饭。

  ★民办教师月工资只有200元

  清水河县目前仍有200多名民办教师默默地教书育人,他们每月的工资只有200元,这也是去年才刚刚由原来的150元涨起来的,以前他们只能挣几十元钱。李老师当民办教师有20多年了,她说,这点工资实在是太可怜了,干得和正式老师一样,可收入差了一大截,不到人家的零头。可不干,又舍不得孩子们。因为贫困,市里的老师不愿来,也吃不了这个苦,她要是不干了,孩子们就没人教了。其实她从选择当民办教师那天起,就已经做好了奉献的准备,看着孩子们充满求知欲的目光,她一切都认了。

  ★5万元经费维持750人的学校运转

  王桂窑小学校长李有俊只有36岁,是科班出身的本科生,毕业于原乌盟师专,和别人不同的是,他毕业后就选择了回家当老师。他说,自己从小生长在这里,艰苦的环境已经习惯了,现在他最愁的是由于缺乏经费,学校运转举步维艰。每个孩子一学期只能收40元杂费,可由于当地经济落后,许多家庭贫困无力供孩子上学,就连40元钱也交不起。那些没钱的孩子学校将杂费都免了,这样一年下来,学校750名学生只能收到5万元费用,就是靠这5万元来维持这所学校运转。今年煤价上涨,学校刚买回煤还没买炉子,学校的水电费、煤费、电话费、老师培训的路费,5万元根本不够,更别说改善教学设施。学校有9名民办教师,收入少得可怜,说起来都心寒,可是没办法,就是这样的条件还得让孩子们把书念完。老师们一年没有福利,惟一的福利是过年给老师每人买一箱

苹果,这是对老师的一点安慰。

  在该校老师的办公室,记者看到6名老师挤在一间只有10多平米的办公室批改作业、备课。老师们没有电脑,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但他们无怨无悔,每天勤勤恳恳地教书育人。

  ★老区孩子上学好艰难

  在武川县的革命老区,记者看到的情形与清水河县的情况大致相同。为了上学,革命老区群众供养学生的费用是他们一年收入的一大半。

  很多村子里的教学点人去屋空,有的一个班只有几个孩子。

  因为现在家家户户就一两个孩子,对教育子女成才非常重视,可由于农村教学质量不高,教学设施落后,很多村民为了孩子上学,搬家到乡里或县里,或者外出打工;有的为了孩子上学,家长到县里或到乡里陪读。再加上县里要求村不办小学,乡不办中学,整合教学资源,把学生和老师集中到县里和乡里,农村孩子上学的成本加大了不少。

  据了解,即使“两免一补”施行后,一个小学生一年的费用至少也要1000-2000元,一个初中生要3000多元,一个高中生要5000-6000元。

  这对于靠天吃饭、土地贫瘠、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革命老区的村民来说,培养孩子上学是最大的投入。这也是造成许多孩子失学、辍学的原因。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