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荷赛对全世界的摄影师都有导向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9日22:38 新浪嘉宾访谈
每一年荷赛对全世界的摄影师都有导向作用
主持人、荷赛评委黄文

每一年荷赛对全世界的摄影师都有导向作用
中国日报图片总监王文澜

每一年荷赛对全世界的摄影师都有导向作用
何龙盛、王文澜在交流

每一年荷赛对全世界的摄影师都有导向作用
聊天现场

  黄文:我们还有另外一位嘉宾,我们隆重地推出来,就是张涛的同事,也应该算是他的技术指导何龙盛先生给我们做一些他的点评和介绍相关一些情况。

  何龙盛:首先祝贺常河、王刚和张涛,应该说今年中国摄影界拿到的奖是比较多的,对于张涛的获奖我很高兴,但是我并不感到很意外,因为我觉得我们现在很多年轻的摄影师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整个视野的开阔还有跟荷赛标准的接轨,实际上他们已经做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就是从本届荷赛中国摄影师获奖的作品来看有点不一样,看到是不一样的荷赛标准。今年是整个荷赛第50届,50周年,荷赛一贯给人的印象是它是一种比较纯粹、比较传统、比较地道的新闻摄影类大赛,甚至在国内摄影界,说到荷赛,就说到关于“荷赛语法”的说法。

  从本届中国摄影师获奖的三组照片来看都有点不看纯粹的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摄影的作品,在这个里面看到一种个人的色彩更加明显,有一种去新闻化操作的意念在里头。张涛这组照片在《新京报》刚刚开始创作,并且发表的时候,曾经在《新京报》内部,整个摄影同事之间也引起了一定的讨论与争议,大家觉得不是我们通常看到的各种意义上的图片故事,包括结构,包括表现手法,在当时我们都认为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图片故事,有认为好的,有认为不好的。这样一组片子,包括常河的片子、王刚的片子能够获奖,给我感觉荷赛在变脸。

  黄文:在这一点上我想从我自己主持人的位置上先跳出来一下,作为一个荷赛的评委跟三位嘉宾做这方面的探讨。实际上我们作为第一轮评委,只是从今年参赛的全部的7.8万多张照片选出可以进入下一轮比赛的作品,并没有权利决定谁会获奖。但是从第一轮评委选择的过程,我已经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你刚才何龙盛说的一种变化。近些年来由于新闻摄影受到其它多种媒体的压力和竞争,迫于这样的压力,它正在试图寻找新的出路,进行新的改变。新闻摄影和其它类型的摄影形式之间的界限在逐渐被打破,比如说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与试验摄影,包括与非常个人化的摄影语言的结合,不仅在表现的主题和表现的方法上,甚至在摄影的语法上都发生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变化。因为您刚才提到了荷赛的语法,其实这种变化在我去年做荷赛评委时已经明显感觉到。而今年的评选,获奖作品出现占获奖作品的比例更高。也可以看到另外一种情况,经典的新闻摄影的语言在荷赛的获奖作品当中仍然还占有着非常重要比例,并且那种经典的语言也被发挥到一种极致,我认为是非常非常高超的。可能也因为恰恰这种极致,使得新的一批,包括中年的一批优秀的新闻摄影工作者在试图寻找新的突破点。

  我们其实今年的一轮评委五个人正好都来自五大洲,亚洲、非洲、拉美、北美、欧洲,各有一个评委,每个人占有自己的文化立场、不同的职业经历这样的工作背景,以及大家个人的喜好,都是各不相同的。当大家把这种完全不同的视角分别呈现给下一轮评委的时候,我们是期待着下一轮评委能够把我们认为最好的照片选出来。从目前的获奖作品,因为大致只是做了一个很粗的浏览,而且我们作为一轮评委在本轮结束迅速离开了评选的场地,并没有介入第二轮评委国家当中,而且第二轮评委全部是保密的。第二轮评委水平很高,而且看到他们在强调新闻摄影的改变和个性化方面,他们应该说已经走的很向前了,这是我的一个特别明显的看法。

  从这一点上我又想提对于中国的摄影人来说,可能每一年荷赛的获奖作品对全世界的摄影师都有一种导向作用,而中国摄影师也毫不例外。这种导向作用可能积极方面能够让大家进一步开眼界,在全新的视角当中重新审视自己已经形成的这样一种摄影价值观念,试图发生改变。而一个负面的影响有可能出现浪潮式追风的模仿,因为我刚才讲大卫·伯内特的方式,我不知道明年会不会有其他摄影师的方式以这种方式出现,但是有一点我相信参赛摄影师一定要相信评委,这些评委因为毕竟看了很多作品之后,参加这样一个国际化的评选。真正能打动他们的不是形式的东西,而是藏在很深的摄影语言背后来自摄影师心灵的东西,真正打动我们的其实还是那样的东西。这是我跳出来,从主持人的位置上跳出跟大家一样的位置上讲的这些话,我们也期望在线的朋友们给我们反馈回来一些信息和他们的看法。

  我现在收到游客g5oh35j一个非常简短的留言,恭喜张涛。

  张涛:谢谢,

  主持人:张涛,其实在去年已经有一位年纪不满30岁的女摄影师——广州日报的周馨获得摄影奖,你的年龄应该没到30岁。

  张涛:78年。

  黄文:29岁。荷赛的获奖在全世界的摄影师当中还是有很崇高的地位,而很多人也把能够在荷赛得奖这件事看得很重。你在29岁的年龄上获得了荷赛的奖,这对于你来说究竟是动力还是压力?

  张涛:应该动力和压力都有。

  黄文:你会不会因为自己在荷赛得了奖之后觉得自己不太好下手了呢?

  张涛:也没有,因为《新京报》的工作还是每天都在按快门,这是一个比较连贯的过程,可能得奖能让我很兴奋,但是只是很短的时间,拍照的工作还是要进行下去。

  (连线王刚)

  黄文:喂,你是王刚吗?

  王刚:是我。

  黄文:我们今天很幸运把三位荷赛的获奖者都请到了,现在我们正在新浪做嘉宾聊天,在座的有另外一位获奖者,《新京报》的张涛,有中国日报图片总监王文澜老师,还有《新京报》摄影总监何龙盛先生。我们刚才连线了上海的获奖者常河,在这儿我们连线到你,先是要祝贺你。另外,我们也是非常好奇地想知道你是怎么开始《彝族牧羊人》拍摄的,怎么会想送这样的作品参赛,对于你得奖的作品怎么看?评委选择你那幅作品你是怎么看的?

  王刚:因为我做摄影时间不长,只有一年,因为是2006年3月份才正式拿相机拍摄,然后3月份拍了5天之后感觉不好,8月份又带着小孩去拍了5天。我觉得在荒野上彝族人的生存状态,那种眼神和服饰各种方面,我不认为那是一种民族的状态,包括中国汉民族,原生态200、300年的普通人都应该是这种状态,我在那里找了这种感觉,就拍了。

  主持人:你对于你的这张照片被评委选了获奖作品你是怎么看的?因为你这是一组照片。

  王刚:这张照片在我拍摄的时候我也认为是最好的大概三四张之一。而且之前我问了一些摄影界的朋友的意见,大家看片子的时候都认为这张是最好的,这代表了大家不管是钟爱摄影还是不同门类的,包括新闻摄影、艺术摄影,都在这张照片上有一些共识。如果都获奖我觉得比较意外,但是这张获奖我不是很奇怪,意料之中。

  主持人:你现在做什么专题呢?

  王刚:拍荒野上的彝族牧羊人我只用了5天,而且器材设备都做得比较粗糙,胶片也不好,所以我在12月又去了彝族这个地区15天,还做这个专题。包括室内、各种生活状态我都在做。

  主持人:谢谢你王刚,再次祝贺你得奖,而且希望你能够在你未来的拍摄当中获得更多的好照片。

  王刚:谢谢黄老师,有空多联系。

  主持人:再见。

  王刚:再见!

  主持人:我们又收到了一些网友的提问,这个信息我想是提给王文澜老师的,虽然是一个很技术的问题,我最想知道参加荷赛是自己把作品发过去好,还是国内有专门的组织帮忙推荐?

  王文澜:一般来讲,往荷赛投稿,只要你接到邀请书任何人都可以投,但是有一个规定,是不是限定专业摄影师呢?

  主持人:是的,现在荷赛都要求作品后面附一个记者证或者是摄影单位。

  王文澜:因为《中国日报》是英文报纸,在前些年跟新浪网合作往那边成批地送稿子,这是非常好的事。而且今年三位获奖作者都是年轻人,从这里边,尽管我们去评他们的照片,但是我们也从他们的作品里,使我们得到了提高,得到了新的意识和观念,因为我们原来并没有这么去拍照片。但是我们能够从他们这里边读到他们一种新的对新闻摄影的解读方法。

  这些作品在国内,首先这些作者像常河、王刚,为什么没有投到国内呢?因为他们首先怀疑国内能不能去认识他们这些照片,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合理的。当然国内我想还不太认识他们的照片。我想通过这种交流,本身和荷赛的沟通,也可以使国内的新闻摄影界能够有更新的切入点、更新的观察、更新的认识,然后我们也是在不断地向作者学习,通过我们自己的新闻采访,也能够拍出像他们一样的这些好的照片来。

  黄文:王文澜,我还有一个问题,因为这其实一直是我在思索的一个问题,我们看到在荷赛当中获奖的很多作品,就像我们刚才在旁观它、评价它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好像并不是在媒体当中频繁出现的那个类型的报道类的照片,在未来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趋势?你的参赛作品并不是你工作的作品,而你要拍获得荷赛奖的作品是需要做额外工作呢?会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在座三位都是我问题的接受人,能不能给我一个答案?

  何龙盛: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这个现象跟我刚才说的其实是可以结合起来。因为整个荷赛应该说如果是作为一个摄影语言方面的引导者,近年来它在这方面的作用并不是十分突出,至少比起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中国摄影界的引导、影响,这方面的作用弱很多。

  但是我觉得荷赛一个很大的价值在于一直以来它把新闻摄影的理念,摄影通过转播影响大众,把这样一个影响力一直以来发挥到一种极致。

  你刚才提到的这个问题,因为作为一个摄影比赛,一方面它是倡导专业的标准。另外,评奖本身也是一种影响力的二次传播,营造一种影响力,经营一种影响力。我个人的感觉,前面一直以来荷赛给我的感觉是对影响力在这方面的传播,应该说是放在第一位的。之所以会有刚才您这样一种疑问,可能跟荷赛的标准发生了微妙的一种变化,或者说跟荷赛本身的取向有了一个微妙的变化,它可能更多元了,所以它更加丰富了,但是它所倡导的标准发生了一定的调整。可能能够获得荷赛大奖的作品不一定是被大众所熟知的,可能不是来自一个最重要的事件,可能不是被传播最广的作品。以前一直以来基本上是这样的,现在这样调整,可能是像主持人所说的,是荷赛一种本身的求异、多元,注重个人语法的创造,跟这些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王文澜:这个问题,可能何龙盛来解答比较合适。因为我的观察,这些作品在中国的都市报可能都容易被大量地发表,但是在你我的单位,可能就比较难以发表。但是它很明显的变化是基于我们所固有的新闻摄影理论,比如5个W,要看着比较全,像这些东西都已经抛弃了,没有了。我想他们的学习跟我们的学习是不一样的,他们更注重的是自己的感觉,但我们原来学新闻是你不能有自己的感觉,甚至不能有自己的观察。

  黄文:要客观、中立。

  王文澜:对,是这样的。但是他们走的比较远了,你说抽象也好,观念也好,是什么也好,反正他们拍的东西现在已经不像是新闻摄影了。你说这些片子是荷赛获奖的,好像有点难以置信,而且放到国内评也是难以被评上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毕竟大量的人都这么去做,我发现在中国的都市报,东南西北中有大量的年轻作者在这么拍片子,他们这一代和我们这一代,和我们上边的那一代是明显的不一样了。所以,我想这个还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不去那么拍,有新的拍法,也会逐步地被读者、被学者所认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