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物:戚发轫院士,1933年4月出生。空间技术专家,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辽宁省复县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1967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卫星和飞船的研制,曾任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同时担任过多个卫星型号和神舟飞船的总设计师。
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网、人民政协报联合新浪新闻邀请全国政协委员、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对航空航天问题进行解读。以下为内容实录:
中国网供新浪网专稿,严禁转载
主持人: 能否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情况?根据规划,我们在什么时候可以享受到北斗导航卫星所带来的服务?
戚发轫:导航卫星有两种,一种是区域性的,一种是全球性的。这件事情中国一直很重视,中国现在已经发射了北斗一号卫星,这个卫星具有中国的知识产权,是中国的一个科学家提出来的理论,在地球同步轨道放两颗卫星,与地面相配合,就可以把一个区域覆盖住,做导航定位用。
中国人提出来了,中国就要把这个工程实施了。现在天上还有三颗卫星在工作。应该说中国区域性周边国家已经在用。这个卫星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有什么问题,是部队提出来的,军民如何共用正在发展。因为现在全球通用,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欧洲的伽利略和中国以后的北斗星,我知道我在什么地方,家里不知道我在什么地方,可以通过通讯卫星告诉家里我在什么地方。但是中国北斗一号卫星不仅我知道在什么地方,家里也知道我在什么地方,有通讯功能。当然这也是一个缺口,它是区域性的,不是全球的。由于中国发展的情况,融入世界了,中国的资源、能源也在融入世界。
主持人:现在中国北斗一号是区域性的?
戚发轫:你们记者一句话就回答了。
现在中国搞了北斗二号,北斗二号就是中国的全国导航卫星系统。它既具备像我刚才说的GPS、伽利略功能,同时具备中国北斗一号的功能。既活动目标知道在什么地方,家里也知道在什么地方,这是中国的特色。但是要分两个阶段走,一个阶段就是先发射十几颗星,还是中国区域性的,到现在已经发了三颗星了。再过三年、四年,2012年前后,我们就组成一个由几颗星组成的网。事情看进展,这就是第一步解决区域性的。到2020年就要发射三十几颗星组成一个全球的网,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北斗一号,我们要建立北斗二号,继承北斗一号的特色,而且把精度提高。最终的目标要建立全球导航系统,这个系统,咱们国家有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有16个专项,大致情况是2020年建立。
主持人:就是2020年前后建立全球导航系统。
戚发轫:这是一个计划。科学实验,有可能提前,有可能落后,你们都希望知道某年某月,但也经常推迟。
中国的载人航天是分三步走,第一步就叫载人飞船阶段,载人飞船阶段的任务就是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天,运行一段时间,返回到地面,中国载人航天大系统就被建成了,它的标志就是2003年10月15号杨利伟上天,就是神五。神六又有两个航天员,做到多人多天安全返回,这个任务圆满完成了。第二阶段叫空间实验室阶段,空间实验室任务是为了建中国空间站做准备,有四项准备活动,第一项是出仓活动,神舟七号已经完成了,中国掌握了人能出去,回来,而且把东西拿回来。这是空间站以后建设要用的。第二个是交会对接,这个交会对接技术很复杂,不是一次能解决的,交会对接有两个东西,先要交会,再有对接,所以必须有两个东西。中国的办法要发射一个目标飞行器,再发射最终飞行器,目标飞行器叫天空一号,天空一号就是不回来了,就在轨道上要工作两年以上。在这两年期间,我们要有神八、神九、神十对它进行三次交会对接。
主持人:神八、神九要对它追踪,也是追踪飞行器。
戚发轫:说不好听,万一坏了,就不行了,一切都是按计划顺利地这么说。当然我们进展顺利可能两次就完了。第三个,就是要有补加技术,人在里生活,要有吃的,喝的,还有用东西,怎么办?你要有补加技术,这个技术要引进货运飞船。再一个问题,长期在那工作,完全靠地面送,是送不起的,太贵了,就要有再生生命保证技术,就是能够把空气、水这些东西能够再生。这个问题解决了,中国才有技术和这个基础来建空间站。现在第一个技术已经掌握了,第二个正在做,第三、第四都在做准备。
在两年工作期间,有一些技术也可以开始在那做实验。因为现在载人航天有一个特殊要求,要求可靠性非常高,必须保证要可靠。这件事情因为有人,不能牺牲人。当年朱总理检查我们工作的时候,提出要求,他很客观,各项实验要做到100%、千分之千,万分之万的要求。火车也失败,汽车也失败,但是他就要求允许失败,但是不能死人。我们就要做到可靠性。一般现在国际上能够做到的运载火箭发射成功97%已经很不简单,打100次有3次可能出事。
可靠就在技术上有备份,有冗余,有容错,有降额。比方说计算机像美国航天飞机有五台计算机,有三台容错,两台备份。这样确确实实能够提高可靠性。再怎么高,不是97%,还有3%,那3%就是安全性,你出了事,但是航天员不死,这种要求是0.997%,就是一千次才允许有三次,就是千分之三出现航天员有伤害。比如说故障是3%,这个是有了故障以后,采取措施,采取措施,也许千分之三,这个要求相当每天发射一次,30年不会出事,要求很高的。这个高的意思是有故障,就得有对策,出了故障得有办法。所以对我们搞载人航天来讲,要花非常多的精力。
主持人:飞行工作出了故障,也有预案?
戚发轫:举个例子,比如计算机程序几十万条,其中30%用在正常飞行器,70%用来处理故障,首先保证可靠性、安全性和技术措施。可靠性是怎么来保证呢?是有备份、冗余、降额、容错来保证。安全性是由故障措施、对策保证。我出了故障了,我得想办法给它纠正。最后达到很高的可靠性、安全性。我们火箭或者飞船,都有救生系统。朱总理讲了,失败了,人不能死。我们火箭上都有逃离口,万一火箭有事了,把航天员救出来,搞降落伞飞回来。飞船上有两套降落伞,有备份。这也是技术上的措施。
主持人:飞船、火箭一般升到大气层以外,在没有大气的情况下,降落伞能用吗?
戚发轫:降落到地上。这个事情就是靠制度。航天工作者不允许出错的,靠一套规章制度来限制我们工作不能出错。人总是要有出错的,你写字还得有错,写稿子也有错,靠什么?靠制度。我们有一套规章制度,按这个规章制度应该说不应该出错。举个例子,我当年主持工作的时候,必须要求五有,什么叫五有?就是干任何事情必须有经过正式批准的文件,你干这个事按什么文件办的,有规矩,按照什么办,有正式文件批准。第二,要有二稿校对,我们不能一个人办事,我办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人再给你检查一遍。第三,有纪录。你做的什么事情,谁做的,根据什么做的,做的怎么样,得有纪录。第四得有比对。你这次做了或者这次测的数据比上一次到底有什么变化,这个变化有什么原因?第五,要有结论。严格按照这个做,一般不会出错。所以现在要求我们都有二稿,就像念稿子总有校对。而且几次报道我的讲话,本来是俄罗斯的航天员飞了一圈,结果变成一天,一圈和一天差太多了,记者写错了,他可能没校对或者没听对。这种情况是很严重的。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有航天的质量文化,脑子一定要明确,载人航天人命关天,质量是第一的。必须每个人都有这个思想。要有零故障、零缺陷、零疑点的质量观念,我办什么事,没有错,没有故障,没有疑点,这变成一种文化了。
中国网供新浪网专稿,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