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第三方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01:33 东方早报

  近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言献策,经济学家林毅夫建议一些私人产品和服务可以动员社会资金参与,可以通过吸引外资等金融资本进入农村;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发出倡议“建设新农村,民营企业要争当排头兵”。

  “有人计算过,未来农村饮水、道路等要得到全面改造,总共需投入4万亿。这就需要每年投入大约2700亿元人民币。”(林毅夫语)大量的资金从何而来呢?政府和农民无疑
是新农村建设的两支重要力量。但是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农民的投资能力毕竟有限,显然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大量资金需要。此时,就得运用市场的力量,动员和激励包括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在内的第三方力量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在借助企业和企业家第三方面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我国已经有成功的先例———“希森模式”。山东鲁西农牧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希森近年来总共投资4200万元为农民修建了现代化村庄,村民住上了欧式联排

别墅。“希森模式”在农村城镇化、
农业产业化
、农民市民化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也为我们展示了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融资方式的独特视角。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提出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里面自然包含社会责任意识渐渐觉醒的企业和企业家。客观上讲,新农村建设也离不开企业和企业家的作用,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文化事业的兴旺等等哪一项都需要企业添油加力。 武汉市委办公厅信息处 方家平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