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你看“食品安监”的脸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12:00 光明网 | |||||||||
邓海建 这回被送到舆论的镁光灯下的是亨氏,态度和之前的国际大牌一样,仍然走的是“强硬派”路线。3月18日《京华时报》消息:亨氏仍拒绝媒体采访,称正全面配合政府部门工作。而在农业部官方网站上,回应表示“农业部高度重视国内外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对转基因水稻问题的关注,目前正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和检测……” “保持食品清洁;不要乱加增添剂;出售食品时要实话实说”,这是曾担任美国食
“食品安监”同样是适用丛林法则的:落后就必然被“吃”——在跨国企业逐渐对中国消费心理、中国安检部门的质检意识越来越驾轻就熟下,危机处理的“国民待遇”就成了遥远的梦想——遗憾的是最终仍是广大消费者来为监管虚位下的乱像“清创”。在这里我们经常能温习到几个悖论的借口:一是市场巨大,监管人手不够,但他们恰恰忘记了正是庞大的中国市场应该更让所有隐性显性的问题增加了被暴光的几率;二是技术落后,投入不足,但为什么总是在人家检测完了开始邯郸学步时才想起忘记该向财政索要“学步带”了;三是漫长的“高度关注期”,食品技术检测又不是市场调研,安检本身就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哪里来那么多繁文缛节的化简为繁的习惯……根本而言,还是我们长期甘于以“底线”下的标准宽以待己,等到民众要“食品安监”严以律人的时候,问题自然就盘根错节起来了:这可以为洋品牌的“东方不败式免检”做一个事实的注解,也能为食品安监缺乏高难度检测的主观冲动找一个最核心的理由。 食品安全从不与经济发展成正比。“食品安监”的脸要生动鲜明起来,决非靠的物质粉底:首先得严防监管机构与监管对象“日久生情”,安检下不了手的时候正是暴利借着危险向消费者口袋下手的时候,因此,食品风险评估应由政府负责,严守程序正义,随时接受公众的合理质询;其次,推行“食品安监”的责任倒查机制,谁的领域出问题谁埋单,前提是要改变“人人都是责任人”又“人人不是责任人的”多头监管、权责不清的现状;当下而言,“食品安监”除了关注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之外,也许还得对垄断行业产品主动出击、对国际品牌民族品牌先“查”夺人。 面对绿色和平组织抛出的这份报告,你看你看“食品安监”的脸是兴奋还是尴尬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