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支教者对村民只要钱的困惑显露其道德优越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03:17 信息时报

  支教者的道德优越感

  李斌

  “清华学子西部支教生活:村民不要文化技术只要钱”(《兰州晨报》3月23日)。据说,这是在甘肃的穷乡僻壤的清华高材生徐华欧的困惑。在笔者看来,这是以知我者谓我心忧
的姿态在吟哦:“我欲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在这些文明人看来,贫困地区的农民思想是落后的,观念是保守的,目光是短浅的,根本不知道拿什么去改变自己的窘况。于是很有道德高度地振臂高呼“治穷先治愚”。

  马克思说: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圣人有言: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马斯洛说:生存需要是最低层次但最基本的需要。当年那么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都没有改变农民,有些反被农民给改变,为什么?肚里没食啊。从有村民半夜敲门说要钱的细节可以看出,那是极要面子又极困难的人才会去做的事情。对于一贫如洗的人来说,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哪来什么高远的志向、觉悟?文化是长远的事,今天都不知道怎么过去,就别妄想明后天的事了。

  笔者很钦佩徐华欧的支教作为,但以为没搞清什么是农村就凭一腔热血怜悯心去改造显然略显幼稚。而作为徐华欧的先行者、“感动中国”的徐本禹,对农民的困苦显然了解得比较深刻,他承认给农民机会最关键,但当务之急是钱:“支教只能解决一部分人的教育问题,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农村孩子读不起书的原因就是经济不发展”(《郑州晚报》1月26日)。因此,如今在支教上,徐本禹更多地成了一个符号,他希望利用自己的“品牌效应”为当地的脱贫致富发挥作用。如果徐华欧对此不敢苟同,不妨放下道德优越感,好好研究一下“远水救不了近火”这句成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