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欧盟制造”失大国之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09:43 国际在线 | |||||||||
作者:咏涛 面对欧洲出现的“非中国制造”商标申请,中国人在“万人签名抗议”之后又有了进一步“反击”——浙江台州人阮华梁日前已向国家商标总局发出了“非欧盟制造”商标注册申请,表达对“非中国制造”商标的愤怒。(3月27日《环球时报》)
欧洲出现“非中国制造”商标申请,与其说是对“中国制造”的歧视,不如说是欧洲个别企业的“恶搞”行为。国内专业人士已经断言,“非中国制造”商标申请在欧盟那里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那么面对“非中国制造”的“恶搞”,中国人其实应该气定神闲,以观赏的心态来看待欧盟个别企业的这副“洋相”,而万不可急火攻心。对“恶搞”太当回事,其实正中恶搞者的下怀。 欧洲出现“非中国制造”商标申请,中国就有人来个“非欧盟制造”商标申请,以恶搞对恶搞,四个字叫以怨报怨,而以怨报怨历来为中国传统道德所排斥。而且,一个事实是,“非中国制造”商标申请只是欧洲个别企业的行为,而中国人的这个“非欧盟制造”则是针对所有欧洲企业——冤有头,债有主,中国人难道不明白如此简单的道理? 在我看来,中国人以怨报怨地来个“非欧盟制造”,实在是下下之策。冤冤相报是双输之局,其后果是两败俱伤。当然我也并不认为,面对“非中国制造”应以德报怨,“以德报怨”似是一种宽容的大德,但有时恰恰是没有原则的体现。以怨报怨不行,以德报怨也不行,那么到底怎么做才好呢?四个字:以直报怨。这很好理解,譬如,有人偷了你的财物,“以怨报怨”是你也去偷他的财物,“以德报怨”是放任、原谅他的偷窃行为,“以直报怨”则是报警,让他为自己的犯罪受到惩罚。那么回到“非中国制造”事件上,中国人应采取怎样一种策略,不是显而易见吗? “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可贵的精神之一,体现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理性。而“非欧盟制造”商标申请在中国出现,则显然失去了“直”,失去了“理性”,反衬出大国国民的“小气”。 来源:潇湘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