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专题 > 正文

我们今天为何公祭轩辕始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03:04 华商网-华商报

  ■毕诗成

  2006年4月5日,岁在丙戌,时值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大典,将于黄陵县桥山轩辕殿前隆重举行,海内外5000炎黄儿女将同聚桥山之巅,景慕先祖。

  轩辕黄帝为我中华民族始祖,传说中他率先民制衣冠、造舟车、营蚕桑、创文字、
建医学、定音律、演算数,平定战乱,统一华夏,奠定中华民族最初文明,因其赫赫功德于世,被尊为“人文初祖”。自春秋以降,公祭黄帝成为有规模、有等级的大型公共活动,唐代起便位列国家祭典,明清沿用,绵延至今,俨然已成国之盛典、民之盛事。

  今日公祭轩辕黄帝,所以为亿万华人瞩目,原因颇多,究其文化根本,不外有二:其一,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其二,黄帝亦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所谓“中华始祖”,是就民族寻根追远而言,誉为初始有功德而受人尊敬之先贤。天下之人皆有本源,公民各有祖先,民族亦似同理;个体之祖先赖于血缘所系,民族之祖先显于象征血缘。今日之民族基因虽历经多元交融,但数千年绵延之下,奠民族初基,启华夏晓光,黄帝已然成民族血缘象征。今日之全球交融时代,“我是谁”的心灵追问仍无可避,或招之聚于华夏,或去之散于五洲,虽作为炎黄一分子的内涵日趋丰富,但其源盖皆出于始祖轩辕。公祭始祖,无异乎倍增此般精神认同。

  所谓“人文初祖”是就文明初创而言。轩辕庙正殿,书写“人文初祖”四大字,实为最具文化本质之评价。恰如宋楚瑜先生祭拜黄帝陵祭文中所言,黄帝“订律设制,立五千年不拔之根基;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通过公祭,方能寻到黄帝文化之下炎黄子女共秉之文明价值,比如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等诸般精神。把一个民族联结起来的最深层纽带,便是如此具有共同记忆的传统,便是这些生来便习得的生死、家庭、伦理、社会治理的仪式与观念。如文化学者张颐武在《北青报》专栏中所言,呵护我们共同的文明,需要这种“庄重的仪式感”。

  人类迈入新世纪,全球化的躁动,非但未能丝毫削弱国人敬祖之意,倒是格外唤起民族的寻根之心。凝结一个被所有中华儿女接受的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精神凝聚,扬起独特的民族文化之帆,在中国走向世界、走向复兴的时代,尤示其位显。育天地之正气,扬始祖之神威。海内外宾客增多、新增“年度主祭人”诸等迹象,表达了同祖同根、官民共祭的意愿与诉求,由此衍生的创新力与凝聚力,必将民族发展的脚步推向一个全新的历史深度与前程广度,必将助推蓬勃兴起的华夏辉煌。唯如是,方能慰我始祖赫赫之灵。(相关报道见二版)

  相关专题: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