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网络并不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09:31 四川在线

  小孩子说话比较随便,所谓“童言无忌”;渐渐地懂事了,说话就有了分寸感;成年人担任的社会角色越来越多,在不同的场合讲话也就更加负责任;越是有了身份地位,发言表态也就越有份量,当然也就因此越发慎重了。

  还一向认为,生活中说话可以随便一点。要变成文字,就得郑重其事、言之有物,正如古人所言:“文以载道”。从前的媒体不是很发达,再由文字变成铅字,总觉得是一项
多么大的成就。现在好了,各种媒体出现了……尤其是有了网络,人们的交流发表更加自由、更加快捷、更加方便了。不知什么时候,一些媒体上的文字几乎就演变成了一种消遣的工具,于是有了“玩文字”的这种说法。文字成了“游戏”,当然就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了。

  记得刚上论坛网的时候,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发现这里居然可以如此自由地畅所欲言,不必考虑我们曾经拥有的地位身份和社会角色。没有了功名利碌的追求,人们自然都是赤诚相见。于是常常如饥似渴、夜以继日地在网上漫游、阅读、发言。似乎找到了我理想中的精神家园。

  然而渐渐地,我开始失望,因为在网络的论坛上除了看见大量偏激浮躁的情绪和粗制滥造的语言,看见人们毫无顾忌地贬抨时政、互相攻击之外,我几乎很难发现有我所想象的真知卓见。同时,正因为网络的交流发表更加自由、快捷和方便,就使文字变得更加随意,也更加容易使自己和别人受到伤害〔这里顺便向我有意无意伤害过的朋友表示歉意〕。也许科技发达了,人们掌握的信息更丰富了,交流的手段更多样了,而理性却丢失了?

  前不久跟一位朋友聊起网络的论坛,朋友一句话就让我无言以对。他不屑地说:“网上的人素质太低了……”虽然一时感情上有些难以接受,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个现实。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谁都有话语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认知水平的不同,掌握资源的不同,话语权也应该是不相同的。试想,一个家庭,一个公司乃至一个国家,能力不相同,责任不相同,话语权可能相同吗?

  谁都有话语权,但是谁都没有责任感,于是谁都不服谁,结果是谁都没有话语权。今天人们在上网时考虑的,常常不是如何利用这个话语权表达自己,而是如何利用话语权淹没别人。很多时候看似说理,实则小孩子呓语,或者仅仅就是在宣泄情绪。在这个层面上讲,网络是个不讲道理的地方。在这个意义上说,网络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

  常常想,网络在赋予人们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人们是否意识到了“自由”应该是个什么样的概念?事实上,“自由”就是一种权利,但这种权利绝不是没有任何节制的胡说八道。权利和责任永远都是对等的。那就是我们应当说什么的责任,更是我们不应当说什么的责任。今天的网络自由,也许就是明天社会自由的预演。如果我们在现实中也滥用这种权利,那么社会岂不是早就乱套了?

  所有的人都生来就热爱自由,但是没有人生来就热爱责任和义务,更没有人生来就热爱琢磨“自由”的真正涵义。今天的网络,最不缺少的就是信息和知识,最缺少的就是理性和科学的态度。而科学的态度恰恰比渊博的知识来得更重要。网络的现状已经证明,人们的理性精神和对自由的理解并没有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进步,却仍然停留甚至倒退在相对原始的水平。这种科技的先进和认识的落后造成的不和谐,就是今天网络混乱的原因。

  不过话还得说回来,网络作为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我们还是可以从中获得真诚的交流和美好的感情,获得无穷无尽的精神愉悦的。要把网络建设成为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家园,还需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用一句套话来说就是:“网络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嘿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