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乐毅:过江隧道为何敌不过长江大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09:51 南方网
  乐毅

  5月9日“青年话题”刊发了《还会有多少长江大桥可能要被炸掉》一文,对于文中的主要观点,我是赞同的。但文中提出,为了避免建一座大桥阻塞整条航道的事发生,“我认为在大桥建设上国家应该有一个标准,比如说,对净空高度的规定,不能由地方说了算。”这话不能算错,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此,而是根本就不该建桥,取而代之的应是过江隧道。

  像莱茵河、密西西比河这样承担了大量运输功能的黄金水道上,早年建的桥或经过改造,或干脆炸掉,新建的都是过江隧道。过江隧道相对于大桥,优点十分明显。

  其一,它绝对不影响航运。它从地下过嘛。长江本是世界上最优的“黄金水道”,但现状却十分令人不满意,主因之一就是桥梁阻塞了航道。其二,它节约土地。桥梁需要建引桥,占用大量土地。越是高大的桥,引桥越长,占地越多。过江隧道则用地甚微。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来说,这个优点越发显得可贵。其三,它有助于提高运输效率。过江隧道可以严格实行人车分过、客货分过、公(路)铁(路)分过、单向通行等能提高运输效率的措施。而大桥则难以全做到。其四,造价要低于造桥。其余的,还有降低噪音、不影响行洪等等优点。从安全角度讲,以现在的工程技术,过江隧道也并不低于大桥。它已是一项成熟技术,在国际国内都如此。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也就是现在长江上这许多大桥还在建设或拟建中时,就有专家曾上书呼吁用过江隧道取代大桥。

  可是,长江上一座座大桥还是凌空飞架,各地新拟定的建设规划里,也是大桥项目多于过江隧道。何也?真的无人懂行么?非也,懂行的人很多,中国现在与国际接轨,国际趋势岂有不知。国内的施工能力不行?非也,中国人建桥隧的技术并不落伍,事实上,中国的工程队正在世界不少国家“打洞”。

  关键问题可能还是出在造价上。建筑行有一句行话:金桥、银隧、铜路。意思就是建桥造价最高,隧道次之,公路再次之。对于决策者而言,造价越高,也就意味着GDP越高,GDP越高也就是政绩越高,政绩越高就越可能升官。而对于各建设方和施工方而言,造价越高,就意味着越“有钱花”。

  众所周知,国内的基建项目常有“唐僧肉”之谓,这坨肉当然是越大越好,越好分。所以说,对于能够对项目决策产生主要影响的各相关利益方而言,造桥是一件“共赢”的事。当利字摆中间时,科学不免就要放两边了。所以,过江隧道敌不过大桥。

  要改变这种局面,则要寄希望于改革,能够使“全局观”和科学对项目决策拥有重大影响力。像《还》文那样指望“上面”下一道“圣旨”就解决问题,虽有一定成效,但很多时候只是“两害相较取其轻”,达不到最佳选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