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真这么“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0日03:29 信息时报 | |||||||||
安徽一名大四学生,就《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的填写问题,写信给当地报纸,请教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怎么填写。比如“家庭出身”、“家庭主要成员和社会关系中有无被杀、关管的,与本人关系如何”、“家庭经济情况及主要经济来源”等。 这位大学生不懂的问题,我可是相当熟悉的。这样的表我们在几十年前填过不知多少次了。试解释如下:
“家庭出身”通常是指本人生长在一个什么社会成份或从事什么职业的家庭,主要反映是本人取得独立经济地位以前的家庭的阶级成份,这是以土改或土改复查和民主改革时划定的成份为准。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这是一个决定人在社会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甚至命运前途的大问题。其理论基础就是“父是英雄儿好汉,父亲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当我们决心建立法制国家后,“家庭出身”已经失去了其合法存在的法律基础,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因而在改革开放后,再去查一个人的出身,已毫无意义。 对于在大学生登记表和毕业生登记表里填写“家庭出身”,几乎所有的专家、教授、老师、学生、家长,都认为毫无必要,应当取消。但是,《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是由国家教育部按照统一格式制定的,一位老师说,虽然“这两项没什么用,但也不能随便改动。”那么,教育部为什么不能改动一下学生登记表的样表?为什么还要继续使用几十年前的表?难道教育部的有关人员真的这么懒吗?殷国安(公务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