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王石川:数据之争的实质是部门利益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17:15 国际在线

  作者:王石川

  上周末,北京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发布了《关于2005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有关情况的说明》,对传得沸沸扬扬的建设部《2005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中,“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32.68平方米”的数据进行“说明”,指出由于统计口径和人口数据不同,截至2005年底,北京人均住房面积不足20平方米,建设部
的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北京城镇居民住房平均水平。(7月10日《上海证券报》)

  “横看成岭侧成峰”,立足点不同,得出的数据难免差异;如果立场不同,所得的数据更会迥异。再说,当下早已不是迷信数字的时代,试图以数字来证明什么或掩盖什么,往往适得其反。“统计加估计,最后领导合计合计。”与其说这是公众对数字统计的嘲弄,不如说不真实的数据首先背弃了公众的期待。建设部公布的《2005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一直备受质疑,此次北京统计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尤其耐人寻味。

  房屋方面的数字之争已非新鲜。数月前,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商品房空置面积达到1.12亿平方米,空置率达到26%,但经学者推算得出,实际空置率 “不到1%”。此后,建设部与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就空置率争执不下。到了今年5月初,建设部称各地不存在房源不足,北京尚有12.7万套商品住房可售。此举引起各方非议,比如以开发商为代表的一方矢口否认,他们“一边囤地一边喊地荒,一边囤售一边喊旺销”。

  令人感慨万分的是,7月6日下午,北京市建委住宅发展与保障处处长程建华表示,北京住房需求旺盛,房价应该适度上涨,“房价过度下跌会破坏经济的运行,因此房价应该适度上涨”。程的表态显然有所谓的统计数字作支撑,北京市统计局在发布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9.5平方米数据时表示,“该数据意味着住房现代化实现程度仍然较低,今后居民的住房需求将依然旺盛。”因此,这种一唱一和绝非简单的酬和,更像是有备而来。

  建设部为何“高估”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有网友称:“建设部要政绩的!”意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升至26.11平方米,既可以显示国民安居乐业,建设部自然功不可没,又能佐证房地产调控颇见成效,各地房价不是如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所言将持续走高。而北京市统计局对“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32.68平方米”的说法,断然拒绝,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建设部的统计方式值得商榷,但不容回避的是,北京市的反驳显然有其利益考量,绝非仅仅为了以正视听。

  由此,笔者想到著名法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江平的一番感慨:“执法机构各自为政,各自来争自己的利益,这里存在的弊端非常大。”江平以《反垄断法》为例,对于《反垄断法》的执行机构,商务部要执法,国家工商总局也要执法,一时难解难分,无奈之下,最后只得在国务院下面新设一部门,由它来执法。(见7月10日《经济观察报》)同样,如果部门利益的私心作祟,利益着眼点的就会不同,必然得出有利于自己的数据。

  其实,数据的差异不在于前者着眼于建筑面积,后者着眼于使用面积。真问题是,任何的人均数字都会掩饰贫富的不均。不妨如此统计:富人均占多少面积,穷人均占多少面积,工薪阶层均占多少面积。这样的统计才更富针对性。众所周知,当前我国面临的矛盾之一是,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严重短缺之间的突出矛盾。试想,如果各个公权力部门都自私自利,谈何公共服务?局限于部门利益的自说自话,显然只会让公众加深怀疑和失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