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徐经胜:格式化教育与“圈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05:59 中国青年报

  徐经胜

  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讲台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等不约而同地对中国现行高考制度选拔人才的办法,使用了比较激烈的“批判性”语言。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表示:“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被‘格式化’了。”结果就是,受“格式化”教
育的一代人缺乏创新精神。(《中国青年报》7月15日)

  的确,目前的中小学教育甚至大学教育,都有很明显的“格式化”特征。学生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就接受“格式化”教育,学钢琴,学数学,学外语等。到了中学,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就更加“格式化”了,所有的教育就是瞄准一个目标: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在这期间,学生很难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获得的只是老师机械的知识灌输和家长的好好学习、考所好大学的叮嘱。在“格式化”教育的体制下,中小学就成了大学的“原料加工厂”,其“产品规格”也大体相同。

  由此想到一个词:“圈养”。“圈养”有两层含义,一是把动物放在笼子等固定场所饲养;二是“圈养”能够大规模成批量生产。在目前畜牧和水产品等需求量大的情况下,很多动物都是“圈养”的,如猪、鸡、鸭、鹅等等。同时,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圈养”的动物吃起来不仅味道不好,而且

竞争力无法和野生的动物相比较。“圈养”的鸡、猪等放出来不会跑,“圈养”的鸟放出来它不会飞,动物园里“圈养”惯了的老虎狮子有时还会怕猫呢。

  动物“圈养”了,就会失去原有的本性,就会失去竞争力;同理,被“格式化”教育的孩子,也会失去原有的天性,失去创新精神。这虽然是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但在“格式化”教育笼罩下的中小学,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就变成了大学“标准化”的“加工厂”。不难想象,这些通过“格式化”教育培育出来的“标准化”“产品”,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到底如何。

  之所以有“格式化”教育的存在,是因为目前有“格式化”产品的需求。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说:“基础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下成为畸形的应试教育,给大学培养创新人才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有句话很经典:教育先是把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扼杀掉,再要求他们把创新能力开发出来。”因此,要改变“格式化”教育的现状,就必须改革应试教育,必须改革高招制度。

  相关评论:

  舒圣祥:“灌输流水线”下的人才低质化

  李宝元:办学模式单一造成“大学变技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