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欧木华:60%的大学生真的无事可干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14:32 正义网

  近日,一项对全国近百所高校进行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据悉,该项调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举办,共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参加。而与此同时,人事部的一项统计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往年大学生需求量下降了22%,供应量则上升了22%。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将比去年更为严峻。(《信息时报》7月21日)

  较以往而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是事实,但所谓的大学生需求量下降了22%的统计数据,笔者不能认同,在我国,目前大学教育还是比较落后的,大学教育还是一种选优教育而不能普及,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的需求还是相当的大,按理说是不应该出现需求量下降的情况。之所以出现22%下降率的统计数据,笔者认为原因在于没有把西部贫困省份以及农村对大学生毕业的需求纳入到统计的范围内,实际上,去西部和去农村正是一个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良方。

  从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开始,就意味着西部成为吸纳人才的大市场,但从这7年来的实践来看,西部吸引的大学生并不多,有限的一部分大学生都来自学校的推荐和组织,有点类似志愿者的行为。西部之所以不能成为吸引人才的香饽饽,首先和我们的宣传有关系,我们的宣传给大学生的印象是去西部就意味着去受苦,受穷,是去奉献,而不是去发展去创业,下农村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这样的宣传下,是很难激发大学生们的动力的。而反观美国当年的西部建设和韩国的新农村运动,之所以成功,一个首要的前提,就是其宣传能激发青年人的斗志,让青年人明白去那里并不是一种单方面的付出,其实更是双赢。

  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一个权威的并且是功能集中的机构来促成大学生去西部和下农村的事情。在这种机构的缺位下,一些大学生想去西部去下农村,也不知道怎样去,而一些农村和西部单位,想招收大学生,不仅要付出诸如交通费用等较大成本,而且由于势单力薄,引不起大学生们的注意,农村和西部的企事业的这种各自为政、散兵游勇式的招聘所呈现的弊端,是必须要有一个独立的机构来取而代之的,这种机构,比如可以称之为西部就业服务公司,笔者以为应该是公益性质的,能够为大学生牵线搭桥,也能提供众多的西部就业信息。

  狭隘的就业观和对人才运作交流机构的缺位,是导致六成大学生失业的原因,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与其在发达城市闲着,不如去西部,西部是有着非常大的人才的需求的,而大学生去西部,也是一个发展创业的机会。最近

青藏铁路的运行,更是为大学生去西部去农村提供了便利条件,有着西部的广袤天地,大学生何愁失业?

作者:欧木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