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东方晦:“后悔上大学”的冲动和理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03:19 山西晚报

  据《中国青年报》昨日报道: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8777人参与),结果显示,34.7%的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都觉得“后悔”。

  毫无疑问,一句后悔,再次把近年来备受诟病的高等教育推上了风口浪尖,也再次为我们反思大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契机。

  不过,可以肯定地说,“三成半大学生对上大学后悔”更好像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寒窗二十载,花光了父母的血汗钱,不但不能实现反哺之义,连自己都难以养活。这对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来说,不光良心难安,实在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不过,如果大学毕业生视野所至,仅在后悔,则实在是教育的失败了———即使我们认可“读书改变命运”这个极具功利色彩的观念,那么也很难说现在找不到工作等于永远找不到工作,现在命运无法改变等于永远无法改变。因为,只要你确实具备了人力资本,你总会有发挥的机会。

  也许从科举制度始,“悬梁刺股———一朝中举———荣华富贵”这种人生轨迹,就成为中国人不二的选择,其毒害,前人之述备焉,无须笔者赘述。反观现在,全国人一心考大学,不惜血本,不计成本和回报,这种基于利的疯狂好像并无多大改变。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笔者以为34.7%的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都觉得“后悔”,未必不是好事:投入与产出不划算,投入了过多的时间与金钱———四年的学习时间与高昂的学费,可收获的是“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这种最朴实的经济理性,告诉世人:人生的道路选择很多,何必非要按照别人设计的走呢?

  当然,欲打破千年以降的历史惯性和思维定势,诸如城乡两元分割的户籍制度、用人单位的唯文凭论、财富分配中垄断集团占优的误导、用人制度中父际关系腐败、个人兴办实体的种种障碍等问题亟待破解,而惟有人尽其才,给予民众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高等教育才会回归本职使命。

  □东方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