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文化特殊性不能成为保守的遁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10:41 南方报业网 | |||||||||
作者:文平 我们愿意将文化传统带入现代化,却不愿意将文化传统和政治文明混为一谈。 我们捍卫我们的文化传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在政治文明的建设上,远离人类文明中的普世价值观。相信“君子和而不同”的孔子,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建设一个可以全面
当然,中国要走向现代社会,自然不能忽略数千年政治文化的历史传承。90年前,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院长谷德诺,替中国草拟了一份宪法法案,语重心长地对袁世凯领导下的中国民众说,共和与帝制,半斤八两,各有所适,很难说共和就比君主立宪好,比如说,帝制的英国就不比共和的墨西哥差。所以,选择什么样的国体,当依国情而定。法国贵族青年托克维尔考察美国后感慨,法国在共和道路上大起大落,不能一蹴而就,在于他们缺乏独立自由的乡镇精神。那是美国民主的源头,不是我们的。虽然我们内心焦虑,渴望在民主的空气中自由呼吸,但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不可能脱离脚下的大地,扯起自己的头发往天上拽。 可是,“中国特殊论”不能成为拒绝进步的挡箭牌。主张“中国化”的知识分子们,喜欢从文化传统出发,宣扬中国文化传统的特殊性。我们承认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惯性,但我们厌烦文化特殊性的唠叨,世界上所有在文化上堪以独立存在的民族的文化,都有特殊性。特殊性不能成为保守的遁词。 我们要尊重视野之内的一般规律,就不能轻视现代化道路中的全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就像我们在乎我们的文化传统一样。我们在辩论中国现代化的路径是西方化还是中国化的时候,理应将它们比喻成须臾不可离开的两只手,且任何一只都不能偏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