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邓海建:招商引“骗”罪在政绩焦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02:30 山西晚报

  据《民主与法制时报》昨日报道,广西凤山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8年前,他们招商引资引来了一名“千万富翁”,当时,全县上下非常兴奋,并且“特事特办”,迅速召开办公会议,立即给予立项。然而,不幸的是,尽管县领导鼎力支持,甚至多次作陪,但这位被凤山县引进来的重量级投资商,在凤山县以“预交定金”为由,骗取当地12家单位金额达140多万元。

  一个特大项目竟是一场骗局,一个千万富翁竟是一名骗子,据说,“县领导感到很伤自尊”。从以官为饵,到给投资者子女加分优惠等等的政策诡异,我们没少见到“招商狂热”后的行政盲动。客观而言,在经济结构性失衡的现实之下,仅靠区域内的循环是有些发展乏力的,“招商引资”也无不可,但是“优惠洼地”越挖越奢糜,“洼地效应”没见到,“财政洼地”倒是触目惊心。在招商引“骗”的寓言背后,是值得我们警醒的“政绩焦渴”。

  法国经济学家巴师厦说:如果让一个商人按兄弟情义的原则出售其商品,我断定,不出一个月,他的孩子就会沦为乞丐。“招商”应是市场行为,它必须要计较“成本收益论”———当一个一个的“政策成本”以“零风险”的姿势在资源配置中博弈的时候,却偏偏忘记了:资本的势利本性并不会因为某一项边际成本的优越而贸然游走,譬如“赠送官职”、“子女加分”等,对投资者而言只能是市场花边,刺激不了他的效益预期———倒是这些政策漏洞给了“投机者”价值暗示,好比一个不会做生意的带着百万现金满大街“渴望交易”,换句通俗点的,这就是在市场行为中“骗政府”比“骗企业”简单得多的残酷道理。

  为什么政府常被“投机者”骗?说白了,在于其“风险虚化”———百余万元也只是伤了“自尊”而已,甚或可以称为“改革成本”,谁也不用担责任,最后还是公共财政埋单。要杜绝“招商引骗”的翻版,必须在确立市场化取向的前提下,加快制度改革。转变增长方式首先需要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必须依靠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尤需理顺政府的身份和责任。当政府不再忙着只是招商,闹剧自然就不会上演。

  邓海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