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了蓝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13:58 大河网 | |||||||||
8月28日《中国青年报》消息:“大学校长国际论坛”8月26日在成都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和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发表演讲时,都提出大学今后应该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培养更多蓝领。(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高校应培养更多蓝领) 平民化的升学率、贵族化的高教成本;精英化的培养理念、蓝领化的市场需求——这就是中国高等教育绕也绕不出的双重壁垒。姚国华教授说过这样的话:“中国20世纪所有
大学不排斥职业教育思想,但真正的大学和“技工作坊”显然不是一个概念。无论是“世界一流大学校长所公认的四项培养标准”还是“蔡元培提出的中国现代大学的三项基本原则”,大学终归是“学术和思想的自由牧场”,事实上,我们的大学的“蓝领意识”不是少了,而是过剩了——大一开始考英语四级的、大二靠计算机等级的、大三考驾照考职业资格证书的……看看大学生最爱恨纠结的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就明了。结果呢?一边是企业抱怨大学生的无能,一边是学校抱怨大学生的功利——背后的问题恰恰是我们亲爱的大学还没有搞清楚“学校和企业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太多的大学忘却大学学问的有效供给,而大学理应是提供研究性知识的、企业是提供技能性知识的——现实是:大学自己势利地贩卖着技能性的理论知识,又缺乏给学生实践机会的能力——结果就是大学的学术思维教育被打入冷宫、而学生的技能知识也只是皮毛而已。 真正的办法不是所有的大学都来制造蓝领——而是让职业学院理直气壮、名正言顺地培养蓝领,而大学就该在学术思想上图谋计算。当下我们缺的不是蓝领的土壤,而是“栽培技术”出现了方向性迷茫——一是我们的职业院校在高等教育的现实语境中“卑微低下”,资源配置不均、不公,导致真正的蓝领土壤闲置或肥力不足;二是市场需求错位,职业岗位以学历论人,导致职业教育的专科学历跟不上人才高消费的残酷现实,而偏偏本科生又只是有几个证书的假蓝领,表现出的矛盾就是“学历高身手差”;三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尚不是结构的升级,而只是数量向好而已,连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却伴随着不小的失业率,就业结构的矛盾外化成职业教育的矛盾,而这又异化成大学教育的市场信号,在中国大学学费高昂的话语支撑下,教育的投入产出比更显得触目惊心。 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了蓝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和警醒,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把所有的大学再弄成“蓝领大学”又如何和国际学术思想的迈进较量呢?大学教育理念总不能玩捉襟见肘的游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