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王旭东:打破子承父业的陈规理应高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14:59 浙江在线

  据9月1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医师协会曾经作过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医生的子女愿意做医生的比例只有17%。“以前有很多医生世家,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医务人员的待遇太低,风险太大,劳动强度太大,而医生又是最需要终身教育的。现在不少医生都改行卖药或卖医疗器械去了。

  “子承父业”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的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有人认为,当代
人的思想里依稀还保留着中国五千年文化遗留的精粹,根深蒂固、最具典范的就是“子承父业”。祖传的手艺、秘籍都是“传儿不传女,传子不传婿”。如今,医生子女愿承父业者仅17%,这不是打破了“子承父业”这一陈规了吗?理应高兴才对,有什么值得吃惊的?

  

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9月16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对医患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用“医生的子女愿意做医生的比例只有17%”这一调查结果,来佐证“以前有很多医生世家,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对“不少医生都改行卖药或卖医疗器械去了”的成因定位在“压力太大等”上。当然,其分析是有着一定的道理,但殷大奎是否考虑过“医生世家”对现代医学的发展及医改有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又是否考虑过医生改行卖药或卖医疗器械除了压力太大外,有没有卖药或卖医疗器械获利更多的原因?

  “医生的子女愿意做医生的比例只有17%”,这是医生子女在就业上自由选择的结果,是就业观念突破“子承父业”的体现,是择业观念进步的一个标志,并不意谓着医生职业已失去吸引力。不可否认,时下的医患关系紧张,让医患双方都成为“受害者”,并且“最后受损的还是患者”。诚如殷大奎所分析的,医患关系紧张的有体制的原因、医生的原因和患者的原因等。鉴于此,我们更要将医生这一职业放在“医德”上秤一秤,既不能“妖魔化”,也不能“光环化”。

  还有哪些行业仍继续着“子承父业”?有些

垄断行业“子承父业”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有些私营企业“子承父业”的现象仍很严重,还有就是农民的子女由于在教育与就业上的劣势而被迫“子承父业”……“子承父业”在当今社会里出现,不仅仅是五千年文化遗留的陈规,还隐含着社会不公平因素。打破“子承父业”的陈规,不能仅依赖于“子女”的选择,更是公平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