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2015年中国重回汉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00:05 人民网-环球时报 | |||||||||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公布了一份特别报告,提出“到2015年中国将占据全世界财富的27%,将回到汉朝时占全球财富26%的地位,中国的经济力量‘领土’届时将改变亚洲大陆的模样,同时意味着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富国”。之后,韩国的《朝鲜日报》也进行了全文转载,并以《2015年中国“回到”汉朝》为题,对他们的国民做“醒世呼唤”。而国内个别人士也通过媒体追捧,“梦回汉朝”的梦幻在一些人心中开始若隐若现。只要留意网络上的一些言论,就不难看出,许多人对中国在指日可待的时间内可以领略到大汉雄风倍加欣喜
我不是历史学家,自然没有资格对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进行概论。但粗略读过南朝著名汉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的人,或是没读过此书但在央视看过《汉武大帝》的人,都知道所谓“雄才大略”者,就是指这个汉武帝刘彻。他开辟了广大疆域,奠定了其后两千余年的中国版图的基础。他统一货币,置均输,行平准,从经济上打击新兴暴发户,达到了“强干弱枝”的目的。由此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盛世时代,建立了强大的大汉帝国,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应该承认,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自秦汉之后,赶上并部分超越了世界先进水平,直至欧洲爆发工业革命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综合国力也一直雄踞世界前列。即便是欧洲历史学家津津乐道的罗马帝国,在其全盛时期也不过与同期的汉朝比肩。 然而,正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的那样“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只要翻读汉史就不难发现,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也是个好大喜功的人,正是他一手缔造了汉朝的辉煌,又一手制造了帝国的衰落。汉朝的悲剧在于“巫蛊”之祸。在大一统和太平盛世的香风拂煦下,在一些人的“吹捧”中,朝廷奢华无度,到处摆阔,使一度如日中天的王朝很快走向了没落……不管怎么说,历史的辉煌并不代表现在强盛,汉朝只能是现代人的一面镜子,而不是我们发展的目标。 据说,《2015年中国“回到”汉朝》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与美国密歇根大学一起,以世界银行、美国中央情报局等9个机构提供的资料为基础制作的。这个假想的经济地图非常明晰地勾勒出了中国未来的样子:成为世界投资、生产和消费活动的中心,全球海外投资的50%将在中国完成。中国有着吸引世界企业的魔力,全世界的生产设备正涌入中国,这并不单纯因为中国的人力成本低,而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企业和工厂的云集之处。他们强调,如果不来中国,世界各国就无法生存。 什么叫“如果不来中国,世界各国就无法生存”?这样的潜台词是,中国既是世界的工厂,也是世界的市场,10年后中国就可以养活全世界人民了。这不是笑话吗?即便在汉朝,我们也没见其他国家因此而无法生存,就是当今美国的强大也没让世界各国兼并在他们的星条旗下。反过来说,虽然“梦回汉朝”可以满足国人对盛世强国的追忆,但是世界工厂的云集会不会也说明了另外三方面的问题呢?一是中国人力成本过低,民族工业落后;二是中国科技研发能力差,不掌握世界先进的核心技术;三是大量外国工业企业涌入中国,更多的资源和剩余价值被别人拿去了,而民族企业的发展则受到了冲击。如此而已,有什么可引以自豪的? 乐观的憧憬固然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但不能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这个过程可谓是险象环生。如果恣意地沉浸在白日梦里,我们只会错以为中国的高速发展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趋势,我们只会对问题视而不见,最终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不错,我们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但是不需要虚妄而愚蠢的“世界中心”概念;我们要走向世界,并列于世界强国之林,也不至于死抱住“天朝上国”的观念不放。汉王朝的强盛与衰落恰恰昭示我们,强国不能靠“巫蛊”而就,我们更需要的是在“科教兴国”的方针指导下努力使自己的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只有根据自己的国情脚踏实地地稳步发展,才能让老百姓更有优越感,也才能奠定国家的千秋伟业。 要知道,从《谁来养活中国》到“中国威胁论”,西方一些学者这些年就一直没有放弃过他们对中国发展的担忧。如果不是昏聩愚顽,我们就应该明白这是有人在别有用心地“捧杀”中国。这些论调确实在一些国家得到了呼应,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报道唤起的是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危机感——怕被中国赶超,怕被中国甩在身后的危机感。可笑的是,国内有些人偏偏喜食这种“精神鸦片”。 “梦回汉朝”是一种妄自尊大。如果我们天天想的是自己如何傲视别人,如何以自我为中心,却缺乏起码的客观判别能力,似乎只要洋人说自己强大,自己就马上成为了巨人了,我们也不可能真正地强大起来。(王龙 资深媒体工作者)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