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题 > 正文

鲁宁:从致富之路走向和谐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9:50 东方早报

  本周三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勾勒出一幅中国和谐社会的远景图画。作为阶段性任务,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包括“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为主打的九个方面的和谐目标。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全体人民的迫切期盼,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走到一定历史阶段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而作为执政党,要对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更属
一项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

  从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悬殊、区域发展日趋失衡、资源矛盾逐渐凸显、行政垄断愈益强势、部门利益呈“四化”(最大化、法定化、国家化、国际化)膨胀、“特殊利益集团”不断做大,以及从由此所引发和积累的种种社会矛盾着眼,中国社会发展必须实现从单纯追求财富到实现社会和谐的发展路径之变。就这个事关全体人民切身利益的根本任务,十六届十六中会欲开辟一个新时代,开创一种新境界。

  本周一,闻十六届六中全会开幕,我们在当天的社评《直面现实,倾力构建和谐中国》一文中指出:“中国能否从‘奔小康’到‘求大同’——历史再次走到了新的关键时段。”我们所强调的“求大同”就指社会和谐之“大同”。然而,基于市场经济形态下,不同社会阶层利益诉求和价值观日趋多元的客观事实,在今天的社评中我们尤要指出:就当下,不同社会阶层对“和谐”的基本要求是有差别的,对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民众而言,诉求耕者有其田,工者有其岗,居者有其屋,还有就是看病、教育、基本社保,也即期待落实基本的社会公正——生存发展起点公平;对业界人士而言,市场经济秩序、市场规则建立改善,市场准入消除歧视,铲除行政腐败更为迫切;对先富人群和社会精英阶层而言,民主法治、社会参与等个人或群体的“自我价值要素”的实现尤显重要……

  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强调:“构建和谐社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针对不同社会阶层之“和谐诉求”的权重大小,率先解决普通百姓最为关注的“田、岗、屋、教、医”等基本生存保障,无疑成为未来若干年间,衡量社会和谐的与否的最显性指标。

  百姓基本生存保障及保障的程度,亦是衡量社会是否具备基本公平和正义的“物化”指标。今日中国社会所的种种不和谐,绝不是市场经济造成的,而是市场经济形态下,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政改、文改、社改”长期迟滞,致使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未能形成良性互动的必然结果。令人期许的是,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就加快推进“政、文、社、经”四大综合改革作出承诺。若承诺切实转变为改革行动,构建和谐社会就会具备相应的制度支撑。

  和谐社会不是单纯的福利社会,也不是重走“均贫富”的老路。须知,没有市场机制最核心的竞争机制,中国经济不可能有今天的盘面,更不可奢望争取实现全民基本社保。有竞争就有掉队落伍的,就有得意和失意的,就会出现抱怨和不满,就会生发各种矛盾的冲突。然而,发达国家的实践早已证明,只要应对得当,矛盾不但不会激化,反倒能控制在合理有限的“度”内。如何应对——构建和谐社会尔!具体点说,就是以基本社保托底,辅以利益“表达、传导、协商、共享、补偿”等制度和机制的配套……此外,要将和谐的愿景物化为民生的改善,当下一个阶段最该下决心做的是,打掉“部门四化”、行政垄断、“特殊利益集团”等直接导致贫富悬殊社会失公失义的三只“拦路虎”。打虎已多年,打虎不容易,打虎尤须政改、社改开道!

  追求社会和谐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描绘的美好愿景,要在中国得已实现,除了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我们每个公民也不能只作旁观者和评判者,而首先要做个参与者。

  相关专题: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