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专题 > 正文

贺文萍:中非两大文明互鉴共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05:1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世界考古发掘一再表明,非洲是人类先祖最早的发源和栖息地,是人类文化的摇篮。千百年来,非洲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质的文化,涌现了一大批卓越的文学家、人类学家、舞蹈家、歌唱家、雕刻家和体育明星等等。尼日利亚作家索因卡、埃及作家马哈福兹和南非作家戈迪默曾分别于1986年、1988年和199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使非洲文学获得了世界性声誉,为世界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直到今天,当人们沉醉于蓝调爵士乐和说唱音乐的优美旋律,欣赏造型各异的精美木雕、铜雕、石雕和绘画艺术品,以及
阅读凝聚着无穷智慧和想象力的非洲文学作品时,古老、博大、深邃而浪漫的非洲文化不仅让人震撼,并且有着强烈和持久的独特吸引力。

  中国和非洲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并且中华文明和非洲文明有许多接近之处,如注重集体主义、强调个人服从集体等等。中非开展文化领域的交流和互鉴是构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一项主要内容。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理应和非洲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成为共建和谐世界、推动人类文明繁荣与进步的平等伙伴。

  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同埃及签署第一个文化协定以来,中非间的文化交流合作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不仅政府文化代表团互访频频,而且民间有110多个中方表演艺术团组到非洲演出,80多个非洲艺术团组来华演出。双方还互办了数十个文化艺术展览。自2000年底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启动以来,中非文化交流也跨上了一个新台阶。2004年举办的“相约北京——非洲主宾洲”以及历时7个月的“中华文化非洲行”两起大型中非文化活动吸引了中国和非洲的亿万观众。

  为给中非文化交流创造一个机制性的平台,中国继1988年在贝宁和毛里求斯分别设立两个“中国文化中心”之后,又于2003年与埃及在双方首都互设了文化中心。2005年12月,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落户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大学。今年1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肯尼亚建成我国在海外的首家调频台,每天用英语、汉语和斯瓦西里语播出共19个小时的调频节目。上述平台不仅方便了非洲朋友学习汉语、武术、书法和绘画等中国

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对于帮助非洲人民了解当今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以及中国人民了解当今非洲的发展和进步都发挥了重要的“窗口”和“桥梁”的作用。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内涵已日益丰富。如果从广义的文化角度看,文化交流不仅仅指互派文艺演出团体、

留学生、教师和办艺术展览等,救死扶伤的医疗队和目前红红火火开展的非洲人力资源培训、发展经验的互相借鉴等都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从更广阔的人类发展大势和社会进步的视野看,中非加强文化交流对于推动世界不同文明相互包容、平等相待、取长补短,携手共建和谐世界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室主任、研究员)

贺文萍

  相关专题: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