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70亿国资进入房地产业的经济解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5日12:14 红网 | |||||||||
70多亿元的国有资金从委托贷款渠道进入了上海的房地产业。这个调查结果是伴随着上海市国资委高层的变动传出来的。“大家都知道上海国资经营公司有钱,这方面的业务做得挺大,据说去年的规模就有30多亿,关键是要有关系才能够拿到。”一位房地产业界人士曾告诉记者。(11月4日《南方都市报》) 违规国资在房产市场的澎湃动力,让我们再次惊叹体制下“偷梁换柱”的自肥式惊险
日前,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周榕在某建筑论坛痛斥房地产商“最终将自绝于人民”,结果引发舆论声讨:要让政治的归政治,市场的归市场。国有资产,概念而言它是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力的总称。我们姑且“去政治化”地打量一下“70亿国资入地产”,它背后究竟隐语着怎样的中国房市背景呢?一是再次强硬印证中国房市的暴利图景和社会财富的结构性失衡。经济学家奈特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里有一句至理名言:成本记录的是竞争的吸引力。国资违规的大风险成本必然对等着高收益,这场空手套白狼式的“人民利益部门化寻租”背后支撑的无疑是暴利空间。在“国”字头资金的借贷成本高达15%~18%的现实下,房地产业暴利几何就只是一个量上的差异了。一个城市居民用一辈子的劳动,去供养一套房子,实质就是社会财富长期非理性非正义地向利益集团的单向流动,当暴利和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权资操纵联姻,就不难理解“中国富豪多出房市”的悖谬了。 其次,房价调而不下、政策落而不实,这已然不是简单的强势市场的问题了。国资对房地产的支撑暗示了两个语境:一是分割并加剧房产利润诉求;二是对房市远景充满高调信心。而房市中老百姓的利益博弈之所以被架空了话语权,本质怕就是因为管理层官商一体亦官亦商亦管——又做卖生产要素的土地爷、又做借钱做生意的资本商、又做市场监管的孙悟空,底气如何强硬得起来呢? “70亿国资入地产”的经济解读,还让人忍不住联想起几年前大量上市公司把资金交给证券公司“委托理财”的迷茫,只是,当“国”字头资金的悄然介入成为房地产救命稻草的时候,谁来为国家资产悖逆经济伦理和人民逻辑的暗夜妖娆“救命”呢?纵使撇开集合性“政府资金”的违规不谈,在目前房市宏观政策快郁闷死的事实面前,“70亿国资入地产”真是一则让人伤心又失望的寓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