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采萍:理性引入外资才能确保开放质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5日01:02 新华网 | |||||||||
目前公众和一些学者对(外资)如垄断威胁中国经济安全、有损公平竞争环境、环境污染、加剧财政收入流失等都相当忧虑,但是,如果“‘竞相优惠’,地方政府热性竞争损害国家利益”这一根本原因不除,则上面几种现象不可能自动消失,内外公平、健康有序的市场规则也不可能确立。 11月23日出版的《南方周末》推出了《2006年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白皮书》和《世界50
毫无疑问,随着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增大,这一成分在国内经济和市场格局上的影响也日益显著,在外企上班领薪,购买外资企业的商品和服务,与这些企业打交道,都成为相当普遍甚至不可避免的事。因此公众关注它们的品行、风格是必然的。然而,还是可以感受到舆论一种微妙的变化:《南方周末》去年设立了最佳企业榜、最佳经营榜、关爱员工榜和地区贡献榜,每榜上榜企业不超过10家,多少带有“颁奖”的性质;今年则对120家世界500强在华投资企业进行大排队,分别比较其企业影响力、经营状况、地区贡献和社会责任承担情况,并将所有项目得分公之于众,“监督”的态度非常明确。这是国内舆论对于外资行为,观察更理性、评价更客观、监督更严格的表现。 应当承认,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中国消费者还是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对外资、外企,特别是500强这样的重量级“外来户”,都有一种渴求、热切、信任乃至溺爱的心态。这当然主要是追求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所致。但是,我们在品味一系列“更开放”、“最开放”的美妙果实之外,也一再尝到跨国公司和域外资本的不负责任行为带来的苦涩甚至血腥,特别恶劣的是,这种“不负责任”有时候仅仅发生在中国市场,因此决不该被理解为疏忽怠慢,反而更近似一种欺诈与胁迫。《南方周末》的白皮书和分析文章对这些不良行为有详细而客观的描述,我们不必重复,实际上,即使普通人,也有不少吃过“崇洋媚外”的大苦头。 然而,个人会根据消费经验调整自己的选择,市场的管理者呢?对此也有足够清醒的判断吗? 必须看到,政府对市场规则的价值选择和确保程度,才是决定外国资本和跨国企业对我国经济发生何种作用的决定因素。从“白皮书”总结的问题来看,目前公众和一些学者对如垄断威胁中国经济安全、有损公平竞争环境、环境污染、加剧财政收入流失等都相当忧虑,但是,如果“‘竞相优惠’,地方政府热性竞争损害国家利益”这一根本原因不除,则上面几种现象不可能自动消失,内外公平、健康有序的市场规则也不可能确立,反而“大鱼吃小鱼,外资吞民企”和“近墨者黑”、“南橘北枳”这类现象会愈演愈烈,并最终培养起一套肮脏的潜规则。这是不能不警惕与深思的课题。 尽管目前学术界在政策选择上开出了不少药方,但是,治本之策还是尽快平衡国内市场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平等内外资地位,同样应该平衡国内消费者和民众与跨国企业、跨国资本之间的权利关系。表面上看,外资在中国的成功得益于自由竞争,实际上,这种“竞争”往往是在歧视排斥本国企业,剥夺和压制公众对外资的监督权,或者任由资本意志践踏公共利益等市场霸权下的“有效率选择”———纠结的利益矛盾不是靠民主博弈解决,而全赖行政干涉的恫吓。但是,在一个干涉压制竞争,缺乏博弈保障的市场上,哪个主体都不会尊重他人的权利,所谓“经济理性”也只能体现在对权力的攫取与献媚上。这一点,当然不止有外资外企为例证。 本报评论员刘采萍 稿源:燕赵都市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