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洪洋:地方政府为何患了“恐绿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1:26 红网 | |||||||||
“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揭晓,发布中国第一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的绿色GDP课题研究小组获得了特别奖。不过课题组表示,绿色GDP没有获得地方政府普遍支持,有不少省份要求退出核算试点。(见12月10日《新京报》) 绿色GDP不仅反映了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能够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和谐统一的程度,客观表达和反映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和要求,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并在西方
受公众欢迎的政策,不受地方政府官员欢迎,似乎有点荒诞,但也不是不可理喻,因为两者的利益损益并不一致,利益最终决定态度。绿色GDP在一定程度上,动了地方以及官员的“奶酪”,因此他们难免要产生抵触情绪。 于地方而言,如果实施绿色GDP评价经济贡献,用绿色来考核经济、取舍产业,必将影响到地区的产业、经济政策,以至影响经济的发展,这在许多尚处于粗放型经济的地区来说,是难以坦然接受的。试想:有的地区连牺牲环境也招不来商,还有什么资格选商、拒商?绿色GDP也就成了地方政府政绩中不能承受之重。 于官员个人利益而言,绿色GDP在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必然会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数据大大下降(这在非绿色经济成分越高的地区越明显),在干部考核体系尚未转型、尚以GDP论英雄的情况下,地方GDP数值的下降对官员的政绩、仕途等来说意味着什么恐怕大家都很清楚。在注水GDP还大有市场的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接受干净、健康的绿色GDP呢? 于公于私,都难以接受,所以地方政府的“恐绿症”也不是空穴来风,有其合理的一面。既然实施绿色GDP是一件好事,有关部门要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首先就要根据国情完善绿色GDP的计算方法和模式,做到科学、准确和可操作性;其次,还必须正视现实困境,综合、全面考虑,出台一揽子计划(包括扶持地方经济、干部考核体系等),不能罔顾现实困境匆匆上马,强制实施,到头来落得个“四不像”的尴尬局面;此外,还要争取公众参与,扩大公众的参与权与话语权,做到通过上头下头促中间。 稿源:红网 作者:练洪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