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社论:亚洲金融危机将满10周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14:59 外滩画报

  到今年夏天,亚洲金融危机即将满10周年,这值得好好纪念一番。10 年间亚洲走出了一场空前大崩溃,清理、整顿了门户,并迎来了一次令人侧目的复苏。当年的动荡和苦难已经被人们迅速淡忘,如今大家谈得越来越多的是这一地区势不可挡的崛起。

  近3 年来,亚洲创造了全球近1/3 的经济增长,尽管其产出量只占全球的1/5; 亚洲的外贸扩张速度更加迅猛。据亚洲开发银行估算,去年东亚的增长率达到4.9%,创下自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增速可能会有所回落,但亚行的预测数字仍达到可观的4.4%。

  为修补那些导致危机发生的薄弱环节和危机造成的破坏,亚洲国家做了大量工作:注销不良贷款,银行重组资本结构,加强了审查与控制措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经过重新打造,危机前的过度投资下马了。更谨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已经站稳脚跟,越来越壮大的

外汇储备取代了原先对海外短期资金的严重依赖。不过,亚洲复苏的根基既不够广泛,也不像外表那样稳固,其总体表现被中国罕有的高速增长以及增速较慢的印度大大抬高了。亚洲第一经济大国日本的增长正在趋缓,第三经济大国韩国则忽快忽慢,而泰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发挥出应有潜力。

  中国的经济增长品质也存在一些问题:高储蓄率带来的投资过热仍然严重,资本分配体系不够有效,货币政策影响力较弱。一旦出现不景气,银行坏债可能再次剧增,这一缺乏强健资本市场支撑的金融体系显得捉襟见肘。

  另外,亚洲仍然容易受制于外部威胁,包括全球贸易不平衡的反弹和西方的保护主义。区域内贸易的迅速扩张仍不足以减轻对西方市场的相当大依赖,整个地区的增长主要仍靠出口拉动。万一形势恶化,亚洲持续的经常项目盈余和低币值可能促使美欧树立起贸易壁垒。

  亚洲应如何应对呢? 中国的当务之急应是做好三件事: 第一,解决储蓄率过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通过财政和分红政策降低企业利润,削弱它们对过剩产能的再投资; 其次,加快金融市场改革; 第三,努力促使增长更加均衡,重点鼓励国内消费。日本的当务之急是避免过早收紧货币和财政政策,以防经济重新回归

通货紧缩,甚至再度陷入衰退。政府还应积极启动各种结构性改革,以加快生产率增长,并为商界注入新活力。

  对亚洲其他地区来说,最重要的目标应是刺激私人和公共投资,目前两者仍远低于危机前的水平。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刺激急需的基础设施改善; 通过释放出新内需,使经济变得更均衡; 加强遭受外来冲击后的恢复能力。

  亚洲各国还应允许被人为压低币值的货币升值,这不仅对解决全球性贸易失衡是必要的,对它们的经济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可以减缓通胀压力,将投资引向国内而不是出口,减少无益的外汇储备过度膨胀,并让这些资金派上用场。

  落实这些目标中的大多数都需要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但将来的条件不太可能比现在的更有利。亚洲的政策制定者应该把握时机,今年就着手实施。(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