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改变“龙”标志凸显奴性自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16:24 《廉政瞭望》杂志

  □文/舒圣祥

  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课题已正式立项。据悉,这个课题如果完成,所塑造的中国国家新的形象标志,很有可能将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

  笔者作为一个“龙的传人”,看到这则新闻时瞬间经历了三段情感历程:先是疑惑——究竟怎么回事?继而是愤怒——简直岂有此理!最后还是困惑——这样的课题竟然还能立项?这样的命题适合作为课题“研究”吗?能“研究”出什么结果?谁有权决定中华民族的图腾和国家的形象品牌?

  据悉,改变中国“龙”标志的原因是:“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确实,“龙”本是我们祖先独创出来的,具有“完全自主

知识产权”的图腾产品。“龙”是飞翔于中国人精神圣地的神物,并不是存在于现世生活的某种动物。与西方人作为恶兽的“Dragon”并不对应。换句话说,把“龙”翻译成“Dragon”并不十分妥当。但这只是翻译的问题,为中国“龙”重换一个英文翻译也许是必要的,但哪有削足适履、杀头便冠的道理呢?

  祖先倘若地下有知,也一定会跳起来反对。

  其实,因外国人对“龙”产生的一些所谓“不符合实际的联想”,而决定“龙”的生死命运,是这些盲目崇尚西方文化的专家们典型的奴性自卑。一个自信的民族是无须惧怕别人误解的,成语不是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吗?美国人怎么就不怕外国人对“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鹰产生“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呢?何况,“龙”早已是中外普遍认同的中国标志,中国“龙”的形象已经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随着世界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见识过真正的“中国龙”。因此,外国人对中国“龙”产生的“不符合实际的联想”,恐怕远不及专家们出于奴性自卑而产生的“不符合实际的假想”多。

  须知,一个国家的形象标志,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不是来自特意的设计,而是来自对传统的遵从。无论“精英”们自认多么理智,而愿望又是多么善良,他也没有能力更没有权力,代替或者代表中华民族决定以什么样的形象标志向世界展示中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