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清启:驱逐土品牌是侵蚀公共资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09:24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罗清启

   上海商业街区的做法可以看成面向洋品牌低价出售公共资源,客观上成为洋品牌侵蚀本土品牌的催化剂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近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一则消息说,上海市著名商业街淮海中路对所在地的品牌进行了一番调整,为了吸引洋品牌,房东金龙公司将美特斯邦威、三枪等中国自主品牌驱逐出街。一些能够留存下来的本土品牌如佰草集,则付出了比洋品牌更高的入驻代价。笔者认为,上海市商业街区驱逐本土品牌的做法,凸显了中国品牌公共管理的缺位,对本土品牌危害极大。

  从品牌的角度而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市场。而中国

自主品牌也已经成为国际品牌的一部分,中国自主品牌全球广泛的出口也已经使国际品牌范围概念的讨论丧失意义。

  再从品牌存在载体的角度考虑,上海是

中国经济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中国本土品牌国际化形象扩散的最佳平台。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分析,上海市的商业街区实质也是一种公共资源,它属于影响力符号的公共资源,与国家的土地、石油、古迹类似,都有公共属性。这种公共资源不是属于某个人、某个商业集团的,它的真正归属是城市、甚至国家。上海商业街区的做法可以看成面向洋品牌低价出售公共资源,客观上成为洋品牌侵蚀本土品牌的催化剂。这种做法甚至可以类比低价出卖国家土地、文物给外国人。

  这种低价倾销的做法对中国本土品牌的发展是非常危险的。一些城市设定针对外资企业的商业街区,这些街区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软硬生产要素构筑的“特区”,洋品牌凭借优惠的进驻条件和品牌影响,对中国本土品牌实施压迫性竞争。

  相对低廉的入驻价格和中国最高端市场吸引力组成的双层优势,让众多的国际品牌进入,而且它们不仅把品牌带入,围绕品牌的配套产业系统也将陆续渗透进来。这样就等于它们整个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均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本土化。当外资拥有了中国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再加上外资独有的政策优惠和强势品牌,中国自主品牌就真的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了。

  中国正处在大力培养本土自主品牌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之间的竞争表现为产业之间的竞争。而产业之间竞争的本质核心就是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竞争。而某些商业街区对本土品牌的驱逐实际是在“帮助外资打中资”。(作者为著名品牌规划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