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代表委员观点碰撞时应坚持地方声音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9日11:48 南都周刊

  王琳

  “两会”正在进行时,各路代表、委员于公共传媒上纷纷亮相,或为自己的议案摇旗呐喊,或为将递交的提案低吟浅唱。在社会分层日益细化和“两会”程序日趋开放的背景下,代表和委员的议案、提案于利益诉求上也日益分化——如果我们承认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那么我们应乐于见到“两会”上不时可见的观点碰撞。

  随着人大代表们整齐划一的一元利益诉求逐渐消退,各阶层利益的调和和反映在立法上的利益博弈也成了公众所关注的焦点。由于全国人大主要以地域来划分代表团,也使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国家与地方的冲突更为引人注目。而一些来自地方的代表总不忘借助“两会”之机,透过人大向中央要政策倾斜,要税收优惠,要加大资金扶助等等。“全国人大代表”究竟应从地方利益出发,讲“地方话”,还是应抱着“全国一盘棋”的宏观意识,讲“普通话”,这不仅是对代表身份自认的一个考量,也直接影响着人大职能的发挥。

  从字面意义上讲,既然为“全国”

人大代表,则理所当然应代表全国人民利益,行使国家权力。但“代表”总是由具体的地方代议机关或选区选出,应对原选举单位和原选区的人民负责。《代表法》第3条就规定:“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
为人民服务
。”由此看来,来自地方的全国人大代表把“地方人民的心声”,甚至把“本地本行业人民的心声”带到北京,是他的基本职责,也是他应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如果一个代表在行使代表权力的过程中连当地人民的心声都不能反映,那么只能说这样的代表是一个脱离了人民的代表,其“为民众代言”的神圣使命也将落空。

  但笔者也想着意提醒,强调“全国人大代表”在传递当地“人民心声”的同时,也决不意味着某一地域的“人民心声”就可以凌驾于“全国人民的心声”之上,尽管我们有理由相信,“地方人民的心声”和“全国人民的心声”在很多时候是重合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没有交叉甚至矛盾的时候。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冲突仍然在许多领域内现实存在着。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传递地方“人民心声”时,也应着眼于整体利益和长远考量,自觉地使地方利益服从于全国人民的普遍心声,服从于国家整体利益的需要。诚如英国思想家埃德蒙·柏克所言,“议会是一个具有共同利益、整体利益的同一国家的决策性会议——在这里起主导作用的不该是地方利益、地方偏见,而应该是以全体人民的普遍理性为基础的普遍利益”。

  这样两头各打一棒的分析,好像并不能产生一个结论。事实上,人大代表行使权力的身份意识,还是要回到地方与国家之间进行妥协——这种妥协不仅在人大代表之间相互进行,也应在人大代表内心首先进行。当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代表自己一方面自我衡量,提出自认为平衡的议案。同时,议案的提交也应在代表间进行各种辩论与协商,以形成多数代表都能接受的结果。也只有既传递好“地方人民的心声”,又从全国人民的普遍心声出发去研究问题,进而提出议案,才能维护好国家法制的统一,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当然,这样的理想化状态需要我们的代表投入更多的政治智慧,也需要我们的人大制度更臻完善、科学和开放。

  南都周刊稿件,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摘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