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溪:为何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09:54 观察与思考

  安徽巢湖 杨金溪

  于丹对《论语》和《庄子》的感悟,符合眼下社会上兴起的“国学热”。

  最近以来,“学术超女”于丹遭遇了冰火两重天,她的新书《庄子心得》3月3日在北京首发,当天就售出1.5万 册。但是同时,反对她的声音也很强烈,近日,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大学的 10名博士联名,称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3月5日《北京娱乐信报》)

  为何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人们从这句话里看到了两层意思,一是有些同志对于丹出的几本书持有不同意 见。二是这些同志反对的还不仅仅是于丹,还有“于丹之流”,“之流”会不会还包括易中天、刘心武等,不得而知。

  这些同志认为,于丹所讲的《论语》和《庄子》,都只是借了古典文本的壳,但实际上很像速成教材,不仅偏离了文 本本身,也给人造成了误导。若真像这些同志所说,恐怕也应抱着有话好好说的态度,指出于丹的“心得”哪些地方偏离了文 本本身。只要你说的对,相信公众会接受你的“心得”,相信于丹会感谢你的纠正,大可不必“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

  话又说回来了,《论语》作为一部传世经典,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对于《论语》的解读或体会,每个人都会有自 己的感悟。于丹的讲课,只是她的学习心得而已。心得,其实就是感悟。我们应该允许于丹去感悟,既使感悟得与他人不同, 抑或说感悟得与原著有所偏差(一些同志认为)也无大碍。不赞成者还可著书立说,对于丹的感悟予以纠正。

  至于说于丹对《论语》和《庄子》的感悟很像速成教材,又有什么不好呢?说句实在话,百姓之所以喜欢由《百家讲 坛》演变而来的于丹的书,包括易中天、刘心武的书,就是因为这些书具有速成教材之功效,是一种快餐文化。从某种意上说 ,快餐文化是一种市场需求,因为当今生活的节奏如此之快,工作压力如此之大,大多数老百姓既使想了解历史、读点经典, 也没有多少闲暇时间。

  在文化产业化、市场化的今天,快餐文化也有热点、也有卖点。于丹对《论语》和《庄子》的感悟,符合眼下社会上 兴起的“国学热”,自然也就成了图书市场的热点、卖点,由此给印刷业、图书营销商、作者本人带来相应的名利,也是市场 经济的正常反映。作者可以淡薄名利,但作者的著作给作者带来效益时,也不是坏事,因为贫困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笔者倒是十分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们从学院里走出来,走到《百家讲坛》上,多做一些普及历史知识和经典文化 知识的工作,这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面对日益兴起的“国学热”,孔子没着急,庄子也没生气,于丹,你大胆地往前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