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苗树彬:解决民生重在改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0日09:51 新世纪周刊
为贯彻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 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精神,2007年3月18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中国改革报》在北京共同举办了“民生与改革——中国改革形势分析会”。来自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劳动学会、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等机构的2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就解决民生与改革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 我国的民生问题表面上看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但实质上是政治层面问题。如果不从政治层面思考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是解决不好或者解决不了的。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失衡,政治发展明显滞后。这种发展结构本身的不合理或失衡,使得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体制、制度、机制方面的问题,非但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反而越积越深,最终都以民生问题的形式凸显出来。民生问题凸显,还与权力资本对于社会利益的侵蚀引发整个社会利益结构失衡,以及基本制度的缺失和公众对公共政策缺乏正常的表达机制密切相关。 一、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 专家们认为,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提出两大改革,即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指出了解决民生问题和让人民幸福快乐的根本途径。 民生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的具体问题上,但实质上是政治层面问题。第一,民生问题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和行为问题;第二,表现为经济、社会层面的民生问题,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民众确实从改革中获得了实惠,但民生问题却开始凸显,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非常值得深思;第三,民生问题与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关。制度安排得合理不合理,得当不得当,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经济问题,而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 二、解决民生问题重在走向全面的体制创新 树立共建、共享的改革观。有专家提出,目前社会上讲的共建热点主要集中在共建和谐社会上,从整个体制转型来说,需要“四位一体”的“共建观”:共建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体制、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以先进文化为目标的文化体制、以和谐社会为目标的社会体制。 有专家指出,民生是人民的生计。人民的生计包含两大方面:一是有关生活的事情,二是谋生之道。解决民生问题,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促进就业;第二是要有合理的劳动报酬;第三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 也有专家指出,应把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突破口,这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 解决民生问题政府是关键,因为政府应当更加重视公平正义。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与不好,与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公共服务提供能力有关,也与政府自身的行为有关。政府不要去管企业提高效率的事情,政府是管社会公平公正的,转变职能要真正转到服务型政府上。政府要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基本职责。 有专家强调,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是基层政府。民生问题的解决是中央、省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解决的基础和关键主要在基层政府。因为基层政府天天与百姓打交道。一方面要赋予基层政府权力和义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其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实践证明,越是百姓经济发展好和快的地区,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越高,观念转变得也越快,反之,越是百姓经济发展差和慢的地区,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也越差,观念转变得也越慢。因此,基层政府的改革步伐应该加快。 有专家还特别强调,目前改革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改革决策已开始分散化,且涉及到上层建筑的改革。现在的改革决策机制与过去一般意义上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所不同,地位作用更加重要,可能受利益集团的影响更为直接,多方影响改革决策的渠道更为畅通。在这种背景下,完善改革决策机制和强化执行力的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迫切。 (苗树彬 黄东晖整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