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首席工人也要套用处级待遇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4日15:03 金羊网-羊城晚报

  作者:潘多拉

  一个技能超群的“首席工人”,其待遇不过是向“副处级”或“正处级”看齐,其价值则需要用“处级待遇”来予以肯定,喜耶?悲耶?搞了半天“首席工人制”,一下子又回到了“官本位”的起点,这样的“首席工人制”,其意义无疑是要打些折扣的。

  沈阳市决定在企业的关键工种、关键岗位推行“首席工人制”,在本企业内部的日常工作中完成各项指标位居本工种第一,在消化吸收新技术、新设备、新装置中发挥攻关作用的员工,将有望被聘为“首席工人”,以“蓝领”技术工人的身份享受“白领”待遇。(《新快报》4月3日)

  让这些能够适应现代制造业新技术挑战的“首席工人”享受更好的待遇,或许并非缘于企业主管部门或管理层突然大幅度提高了对职工重要性的认识,而更多地反映了一段时间以来“技工荒”在一些地方逐渐加剧的情形。在“技工荒”条件下,熟练技工、中高级技工成了“香饽饽”,企业出台“首席工人制”,给少数“首席工人”以相应的礼遇,当在情理之中。

  曾经,“工人老大哥”具有较高的社会身份,也享有较高的经济待遇,令其他社会群体羡慕不已。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包括国有企业改制在内的各项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中国社会转型的力度不断加大,工人群体的社会身份和经济待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落”,人们开始套用西方社会的标准,将一线工人称为“蓝领”,而将企业的管理层和办公室职员称为“白领”,一“蓝”一“白”的对比之下,已有了全然不同的意味。

  尤其是在一些企业经营者看来,企业做大做强主要得益于经营者的决策英明、管理有方,没一线工人什么事儿。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从2002年至今,上海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一线职工工资年均增长6.5%,同期经营者工资增长却高达23.9%。如此反差背后的逻辑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是“官”,他们和工人地位不同,贡献不同,待遇自然也要不同。再看沈阳那家率先推行“首席工人制”的企业,规定“在技工岗位上聘任的首席技能专家享受正处级待遇,一级技术能手享受副处级待遇,二级技术能手享受正科级待遇”,给人的暗示是,一个技能超群的“首席工人”,其待遇不过是向“副处级”或“正处级”看齐,其价值则需要用“处级待遇”来予以肯定,喜耶?悲耶?搞了半天“首席工人制”,一下子又回到了“官本位”的起点,这样的“首席工人制”,其意义无疑是要打些折扣的。

  待遇的状况体现的是权利的状况。“首席工人”在企业中能享受到什么待遇,取决于一线工人群体在企业治理中能行使什么权利,能发挥什么作用。对此,《工会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企业治理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包括职工、供应商、消费者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企业治理,努力使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剩余总合最大化,而不仅仅使管理层利益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中国的工人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工人,也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有的为国企进行了长期人力资本投资,承担了相关的投资风险,他们也是企业“投资者”,参与企业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一点儿也不比其他投资者差。从这个角度看,最重要的不在于“首席工人”能在企业中享受什么待遇,而在于这种待遇应当是一线工人群体在企业治理中行使权利和发挥作用的结果,而不应当是企业主管部门或管理层“恩赐”的结果。

  “首席工人”不必为获得了一个“处级待遇”而感恩戴德,毕竟恩赐的待遇永远是没有保障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