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马立诚:医改不可绕过的两大问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13:27 中国新闻周刊
文/马立诚 医疗改革已有经年,6套改革方案备极周详,但为什么不见医药分开和扩大开放这两项重要内容的报道? 在各方热催之下,据说国家有关部委已设计了6套医疗改革方案。思路备极周详,甚至美国如何、英国如何、德国如何,也都有详尽对比和讨论。我等虽然没见到方案全文,但通过媒介铺天盖地的报道,已大致了解了相关信息。不同的方案都要求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坚持体制创新等等,这是很鼓舞人的。但缺憾是,独独见不到医药分开和扩大开放这两项重要内容的报道。 先说医药分开。近些年药价连年暴涨,有目共睹。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说,原来两块多钱买几百片的药,现在几十块钱只能买7片。穷人怎能负担得起?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医药不分。目前情况是,85%的药品是医院卖出去的。医院在卖药时,按政策规定在进价基础上再加价15%,有的医院加得更多,卖药收入占到医院总收入的40%~50%。在利益驱动之下,医院与药企互相勾结,放胆大开高价药,患者一头雾水,又不敢不买,有如陷入黑幕之中。 医药分开的建议,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来的。实行医药分开,割断医院和药品之间的直接利益关系,天然地使医生站在患者一边,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药价虚高问题。北京一家大医院的副院长说,医药分开是全球医药领域的基本趋势。实行医药分开,会给医院减少很多麻烦。首先是药品采购和销售环节的种种腐败,让医院头痛不已;其次大医院每年采购药品占用好几个亿资金,对医院经营十分不利;再有就是患者用药出了问题,尽管有些不是医院的责任,也都找医院算账。至于药店,对医药分开十分企盼,不言自明。 但是,有关方面负责人说,医药分开通常是欧美发达国家采用的制度,我们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政府对医院投资不足,如果把药品从医院拿走,医院岂不要垮台?此话不尽然。印度经济发展水平比我们低,也比我们穷。中国工业规模至少是印度的4倍,GDP则是印度的两倍多。但印度实现了医院和药店完全分开。《人民日报》驻印度记者陈继辉近日报道说,印度患者都能买到低价药,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实施了医药分开,促使医院与药企、药商展开了市场角力,绝没有医、药勾结起来共同搜刮患者腰包的事。在印度,同类药品大约是中国药价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医生开出处方之后,患者可以在任意一家药店购买药品。处方中只规定药物种类,不会强制规定某一种药物品牌,药企无法通过医生控制患者。药企要想赚钱,惟一途径就是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降价。 由于实行医药分开,药便宜了,医生诊疗费就可以适当提高。这样,既肯定了医生的价值,也提高了医院收入。近年来,我国对医疗投入不断加大。在这种形势下,为什么不积极探索医药分开呢?去年以来,南京、武汉一些医院在尝试医药分开,我们期待着国家卫生部门的支持和鼓励。 再说扩大开放。经济学家周其仁说,早在2000年,就传出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要在北京开长庚医院的消息。长庚医院在台湾经营得十分成功,每年提供的医疗服务占全台湾总量的五分之一,服务质量也是有口皆碑。可是6年过去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其中原因扑朔迷离,反正长庚没有入户北京。长庚没进来,其他著名医疗机构也没进来多少。其实,不少外国医疗机构都想与我国进行合作,包括一些教会医院。协和医院本来也是教会医院,不但治国人的病,救国人的命,而且还培养出许多国手级大夫。经过选择,引进一些医院救一救医疗燃眉之急,有什么危险呢?不是有微软中国、惠普中国吗?北京一家医院的大夫说:“有的人害怕新医院来了,把老医院的大夫挖走。”不知是真是假。但外资银行进来了就不挖人吗? 今天,在诸多官方招待所旁边,许多市场化餐馆不断破土而出,难道那些招待所就不怕竞争吗?原因是,新餐馆开业,无需得到招待所或其主管部门审批。但新医院诞生,却需要卫生主管部门审批,而诸多国有医院是和卫生主管部门连为一体的,这是不是“抑制竞争”的原因所在呢?周其仁惊呼:“医疗服务是开放最差的部门!”一直要求“坚持体制创新”的卫生部门听了,不知有何感想。★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