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德:国家形象匹夫有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09:57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国人走出国门,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世界瞩目着中国的崛起,也关注着中国的国家形象。不排队、闯红灯、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这些看似很“小”的细节,却构成了不少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整体印象。

  中国传媒大学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明对《国际先驱导报》指出,“公民个人素质与国家形象有着很直接的关系,虽然我们公民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未必有这样的意识,但外国人眼里,个体的表现往往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

  国民个体行为事关国家形象

  例如,泰国人会在中国游客居多的航班上用中文提醒大家不要拿走机上用品,这些或许被国人忽略的“小事情”,有时恰恰构成了外界判定国家形象的一个侧面。

  刘明还以中国电影为例,谈到有外国观众看完中国电影后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在国外要么开餐馆,要么成了黑社会。“事实上导演本身可能没有意识到要塑造这样的形象,但外国观众却很自然地会如此认为。”刘明说。

  4月1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访韩国时,曾语重心长地寄语中国驻韩使馆和华人华侨及

留学生代表:一个国家需要强大,除靠经济和民生的改善之外,还要靠国民素质的提高……中国人要无论走到哪里,都令人感到中国人是有很高素质和文明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佩服和景仰,这就是国家的形象。

  “正如温总理所说,如果每个中国人都提高素质,关注到自身修养和行为,肯定有助于国家的整体形象水到渠成地得以提升。”刘明说。

  应勇于直面形象差距

  日本人和韩国人当然也并非十全十美,但他们的不足和缺点不是我们为自己开脱的理由。我们无意放大中国人与日韩国民素质的差异,毕竟不同的文明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我们却也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在海外很多国家,日本人和韩国人的形象要比中国人显得更正面。而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正面”其实不仅体现在日常习惯上,还包括面对批评时的勇气。韩国人可以集体在新西兰大街上捡烟蒂,而扔烟蒂最多的中国人却无动于衷,这或许就是差距。

  每个人都是传递国家形象的载体。“很多人可能也感叹过‘中国人素质不高’,但落实到行动上的人寥寥无几。”一位海外留学生如是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好在有人已经看到了问题。北京市率先推行每月11日为“排队日”的举动就是其中的一个表象。中国的国情是复杂的,很多问题都要被放在“转型”的大环境下来考量,所以,提高国民素质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更不能仅仅在旅游旺季前才想到“别把脸丢在国外”。

  是的,或许任重而道远,但提升国民个人素质,不妨就从正视不足做起,因为只有勇于面对,才可能逐渐地改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