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新:中国工人埃塞遇袭需多方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5日13:24 中国网

  作者:张智新

  4月24日,一家中资石油公司设在埃塞俄比亚东南部地区的项目组遭200多名不明身份武装分子袭击并抢劫。袭击业已造成中方9人死亡,1人轻伤,7人被绑架,有关情况仍在核实中。项目组驻地的一些埃塞人员也在袭击中伤亡。

  这是继2004年援助阿富汗工人遇袭驻巴基斯坦工程师绑架案2005年驻伊拉克工人绑架案2006年驻巴工程师遭枪杀以及今年1月尼尔利亚中国工人绑架案以来,发生的第6起中国公民海外遇袭事件。

  综观这几起遇袭事件可以看出,它们都具有几个显著的共同特点:一是事件发生地都在非洲、中东、南亚等全球战略热点区域,那里充斥着民族、宗教、大国利益等多种历史和现实的冲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根深蒂固,政治和社会局势动荡不定,安全形势极其严峻;二是事件发生地还是我国对外援助和工程、劳务输出的重点区域,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在那里承担着不少投资大、工期长、劳务需求量也较大的

建设工程;三是遇袭事件的当事人不仅有工程师、管理人员,还有普通工人,但是并未有新闻记者、外交人员或者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四是武装分子大都轻而易举地得手,既没有遭到来自当地军警的有效抵抗,又很少能迅速被擒获、歼灭;五是近年来类似事件发生的数量和频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伤亡数字也屡创新高。

  不过,这几起事件也有诸多不同之处:有的袭击目的是绑架勒索,而有的则是直接以制造伤亡为目的;有的是恐怖主义组织为吸引国际关注、显示自身利益诉求,组织发动针对任何外国公民的袭击活动,并非仅针对中国,也有的是因为中国公民在当地的活动与其利益发生冲突,而专门发动的针对性报复行动——值得注意的是,后者所占比例虽然不多,但在非洲等与中国有着传统友谊的地区发生,仍需高度警惕和认真反思。

  海外中国人遇袭事件频频发生,在中国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中外友好交流合作加深的背景下,尽管有着人口海外流动规模猛增等主观因素,以及当地政局复杂、中国没有像美国一样在全球范围内部署武装力量等客观因素,以及某些不可预料的偶然因素作用使然,而且相较于美英等发达国家历史上曾经的频繁遇袭事件也有一定相似性,但是,透过对这些海外遇袭事件异同点的分析,无论是对中国外交外事决策部门,还是对于承担

留学、移民、劳务输出的企事业单位,抑或对于因各种主动被动员因出国的公民个人,都还存在诸多需要反思甚至检讨的地方。

  首先,外交外事部门在行使出国审批、监管以及援助预案等职权和职责时,海外公民的人身安全应该被当成首要因素加以考量。除了依照惯例发布地区安全预警等常规性工作之外,在签订工程、劳务输出合同以及

出国留学、投资审批、监管等过程中,都应该充分考虑出国人员的人身安全,甚至应该在这方面建立审批监管的一票否决制度,宁可少揽、不揽工程,也不可让任何一个对公民人身安全存在显示或者潜在安全隐患的工程通过。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相关部门特别是驻外外交机构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分析研究全球所有区域的安全形势,形成当地安全形势的评估报告和应对预案,定期不定期地向外交主管部门汇报,并由外交外事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透过多种便民渠道,及时准确地向海内外中国公民公开。

  其次,在安全形势严峻的重点区域,中国不仅应该同当时国政府建立更加有效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商定有关人员安全的应对政策、机制和具体方案,而且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同其他所在地外国组织(包括政府的和非政府的)的合作交流,形成协作联动机制,共同应对可能突发的安全事件。在这一点上,有关部门应该摒弃“是否会干涉别国内政”、“是否会引起所在国反感”等顾虑,大胆借鉴国际通行做法,通过外交途径同包括美国等有海外军事势力的国家建立起安全合作关系,以有效防控各种安全风险。

  此外,加强对出国人员的安全教育,并在国际法和所在地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积极寻求自卫的手段和对策,也是未来应对海外安全必不可少的对策措施。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