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径宇:作为丑闻的情与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17:10 中国新闻周刊

  对不伦之爱的责罚权,极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和操纵

  ★ 文/李径宇

  看电影《丑闻笔记》(Notes on a Scandal),立刻想到《洛丽塔》,想到《生死朗诵》,一个中年男人和少女的爱,或者,一个中年女人和少男的爱。在洛丽塔时代,这种男女关系尚不能被公众原谅,到《丑闻笔记》里,还是不能原谅。

  尽管见惯了“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情感现实,但与未成年人的情与性还是被认为是不伦之恋和不法之性,因而《丑闻笔记》里,发生在美术老师希芭和15岁男生之间的情和性的秘密,害怕被揭露。

  成人无论发生什么样的荒唐关系,只要双方自愿,尚可容忍;但一方若是未成年人,那成年人这一方就是理所当然的罪恶之源。我们社会对荒唐成人关系的宽容度一再拓展,但始终不允许将这种荒唐转嫁到孩子身上,这是成人世界默契的最后底线。

  影片中,其实先是15岁的小男孩对女老师发起了情感进攻,那些看起来很幼稚的小把戏,却打动了中产阶级少妇。在某一街角,男孩盯着老师的眼睛说,你最美丽,老师,你知道自己有多美丽吗。那一刻,一个整天被家庭琐事吞没的少妇,死在内心里的冲动复活了。

  希芭的老公其实就是自己当年的老师。她正当年,而老公已成了小老头。她与自己的学生纠缠不清,简直是一欠还一报。

  本片的几个演员,演技都值得称道,凯特·布兰切特和朱迪·丹奇更是如入化境,这让故事本身张力十足。虽然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但情节非常流畅,伴着急促的大提琴和钢琴声,人性的虚伪、妒忌、占有欲,毫不留情地曝晒出来。看到后来,观众会感觉到,我们的社会从来就不缺乏这样的不伦之恋,而对这种不伦之恋的责罚权,极有可能一直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和操纵。

  老年女老师芭芭拉,一个站在不伦之恋的批判立场上的第三者,将保守秘密当作情感施舍,以此做筹码捕获并经营与希芭的友情。所谓“丑闻笔记”就是这个老女人的日记,她是整个事件的见证者和叙说者。她一生兢兢业业,每天不苟言笑,连校长都怕她三分。最终,她在钳制别人的时候,反而一步一步将自己暴露,她在情感上茕茕孑立,疑似一个隐藏很深的女

同性恋者。她将希芭当作惟一的朋友,也要求对方把自己当成惟一朋友。

  她对希芭的手段,其实与一个衰男对女友的死缠烂打没有二样。在她的操纵下,情感双方的希芭和那个男生,备受社会嘲讽。

  其实,这部影片的过人之处正在于,它没有简单地针对希芭的丑闻穷追不舍,而是把摄像镜头摇离丑闻当事人双方,企图转而揭露站在丑闻之外的旁观者的隐秘心态,而旁观者的心态下面有时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龌龊。在一定意义上,如果不谈伦理问题,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情与性,未必全不美好,未必尽是丑恶,而极有可能是被各种社会态度丑化为丑闻的。

  这些年来,隐晦地表现不伦之爱的影片很多,但写实这种关系的并不多见。更多的时候,这种影片被当作文艺片来拍,很少涉及社会基本面,似乎谁都不愿去探究这种情和性存在的合理性。

  比较电影对此的讳莫如深,类似的情感经常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比如卢梭的《忏悔录》里,少年对德·华伦夫人的依恋,比如库切的《耻》里,教授与女学生的关系。

  常常想到的是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生死朗读》,这本薄薄的小说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仅在中国,笔者至少看到过不下5种版本。为什么写作技巧平淡无奇的小说,如此畅销却又低调,说明在很多人的内心里,都潜伏着这么一种爱之欲望——小说中一个少年与30多岁的汽车乘务员的情与性,绝望到让人窒息。

  这绝不是恋童癖,因为许多故事中的未成年人已经处于青春萌芽期,而成年人一方,怀着对既往青春的缅怀与对成人世界的厌弃,两者在情感上是对等的,是相呼应的。

  多少人的生活中,出现过类似怦然心动的情感,最后满怀创伤或无疾而终。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