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波:清算牙防组寻租是公众监督制衡的胜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09:55 新世纪周刊

  文/吴波

  卫生部5月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撤销“一张桌子两部电话忽悠了13亿人”的全国牙防组,并透露有关部门正在调查处理牙防组在认证以及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把牙防组被撤销的原因归结为:“随着形势的发展,牙防组已经不适合目前的工作”。而人们更津津乐道的是这个组织打着认证的幌子收取大笔“捐赠”的事儿。

  据介绍,在认证过程中,除了检测和实验等少量费用,牙防组不收取任何资金,但是通过认证后,相关企业就需要提供捐赠,而且捐赠费用大大超过认证费用。2002年宝洁向它捐资了1000万元人民币。

  有评论说,牙防组通过认证收取一点企业“捐赠”,因为做得太过明显,暴露在公众眼前,结果窃钩者诛,不过是小事一桩,不值得太高兴。倒是需要问问还有多少利用政府公信力和公共权力为小团体谋利益的“牙防组”?

  确实,牙防组的“寻租”行为还是相对“文明”的,它不过是把政府的公信力“出租”给企业做了广告,跟那些卡住审批关口强行要钱,发包工程时申明回扣比率甚至想方设法“制造”审批环节的机构比起来,牙防组和“捐赠”企业算得上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人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更恶劣的“寻租”现象,有忧患意识当然不难理解。

  无可置疑的是,牙防组的撤销毕竟开了一个好头。牙防组把政府公信力出租给企业,实现了双赢,本质上与公共工程发包人与承建商分润财政资金、大家得到“豆腐渣工程”并无二致。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杜绝形形色色的“寻租”,不能依靠在“寻租”活动中实现双赢的那两方,关键要看利益受损的第三方能有多大发言权。

  说牙防组被撤销开了一个好头,好就好在第三方——普通消费者开始说话,而且说话管用了。牙防组事件的起因要从2005年11月一位法学博士状告全国牙防组违法认证说起,被迫上法庭的牙防组不得不做出回应,承认其认证不具法定权威性,甚至没有法人资格。2006年8月,这位法学博士就牙防组违法认证再次起诉

卫生部。11月,国家认监委和卫生部叫停牙防组
保健品
认证;12月,法学博士状告牙防组非法认证官司获胜,获赔8.9元。

  以8.9元为标的的这场诉讼,个人所得甚少,公众所得很多,可谓公益诉讼。这是观念进步的一个寓言。提起诉讼的那位法学博士不光自己具有怀疑精神,没有迷信“卫生部下属机构”的权威;而且愿意站出来在法庭上为捍卫公共权力和政府公信力说话,说明至少有一部分人已经认识到公共权力不是空洞抽象的,绝对不是名义上归人人所有,而又人人得不到。

  更关键的是,他找到了一个好办法。公共权力属于每一个人,怎么去落实这个信条?需要找到一种力量去监督制衡那些滥用公共权力,出卖政府公信力谋私利的机构。千百年来,我们习惯于用消灭代替制衡,梦想以“至善”取代“至恶”。买到“认证牙膏”的那位法学博士没有出于一时义愤,号召同仁前去烧了“牙防组”,他运用法律手段,把全国牙防组和它的主管单位关进了笼子里。

  所以,这也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寓言,“法治精神”要解决的不仅是一时的善恶、一案的公正,它用生动案例告诉我们:制度变迁也是一场革命。有了这个先例,又何惧那些更令人忧患的“寻租”现象不会因某个人的勇气,在法庭上暴露、裸裎并溃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