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红色景点导游为何爱讲黄段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6日10:12 南方新闻网

  作者:赵勇

  《潇湘晨报》报道,湖南省在近日全省红色旅游工作座谈会上,宣传部长有以下说法:“一些红色旅游景点的讲解很不到位,一些导游甚至歪曲事实,将庸俗、迷信等不健康内容掺杂进去,来博得游客一笑。据介绍,一些导游人员在讲解时,将一些道听途说的政治笑话等说给游客听,十分不严肃。”而旅游局长则表示:如果导游在红色旅游景点讲庸俗、低级趣味的“黄段子”,发现一例将严处一例。这则新闻给人的暗示是,红色旅游中“黄段子”等等的被讲述可能已成严重问题,否则部长、局长怎么会亲自出面,疾言厉色明令禁止呢?

  这种现象是否能被禁止笔者并无兴趣,我所感兴趣的是此现象背后隐含的信息。这则新闻有两个关键词:其一是红色景点或红色旅游,其二是导游讲述的“黄段子”和与之配套的政治笑话。对这两者略作分析,或许可以看出一些什么东西。

  近年兴起的红色旅游热显然具有某种政治色彩。也就是说,官方把一些地方标为“红色”,无疑与某段革命历史存在既定关联;而组织(许多单位党员活动内容之一便是红色旅游)或吸引人们到红色景点旅游,可能是为了重温革命传统,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其意识形态之用意不言而喻。但红色旅游同时又是一种市场行为和商业行为。笔者曾看过一份“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的经验总结材料,里面曾有如下说法:“红岩蕴藏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使这种革命传统教育为主、政治规定性极强的革命文化具有吸引力,以争取更多的旅游者,就必须要进入市场。革命纪念馆只有转变‘等靠要’的计划观念,树立经营的市场观念,才能对手中的文化资源进行经营。革命纪念馆如果不能盘活手中的文化资源,就会出现‘功能萎缩’。因此革命纪念馆要认识市场、开拓市场、占有市场。”这也就意味着,许多地方之所以大打红色景点这张牌,其真实用意是想借此发展当地的旅游业,以便让红色景点成为可资赢利的宝贵资源。

  关于“黄段子”或政治笑话,许多人都能心领神会,无须过多解释。但出现于红色景点中的“黄段子”或政治笑话似乎又有特殊功能,而不宜与私下场合所出现的相混同。据报道,这种“黄段子”之类的东西是被导游讲述出来的。但是我想,导游在旅游途中或旅游景点解说的时候,不可能把“黄段子”搞成某种蒙太奇集锦,而必定是把它穿插于革命历史的讲述中,让它们成为一种调味的作料,这样,革命历史首先获得的便是一种

亦庄亦谐的叙述效果。叙述学的一句名言说:“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故事被讲述的年代。”革命历史在这个年代如此讲述,究竟意味着什么?我的初步判断是,这其中或许并不存在多少微言大义的东西,而只不过是吸引旅游者的一种营销策略。因为既然红色旅游是借政治之名行商业之实,导游也就不可能用《新闻联播》的腔调和口吻来给观众讲解,而是会加进许多《幸运52》中的娱乐元素,于是“黄段子”之类的噱头便应运而生。它使叙述富有了传奇色彩和民间色彩,观众只要不是假正经,不可能不喜欢这种叙述方式;但问题是,它也因此触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禁忌,被紧急叫停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前两年红色经典剧的改编因“戏说”等问题,广电总局曾出台相关法规,以对红色经典的改编进行规范;如今红色景点中出现的“黄段子”现象也该作如是观——我把导游的满嘴跑火车也理解成一种“戏说”,而宣传部门与旅游部门的明令禁止,则让人想起了广电总局的种种做法。但“戏说”与禁止“戏说”之间的较量可能还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是红色景点还是红色经典,都可以看做是国家意识形态工程中的重要资源,在那个完全政治化的年代,它们是圣物,它们仿佛被放在了博物馆里,从而与观众形成了一种安全的距离,也获得了一种保护措施。如今它们却被商业化了,而在我看来,商业化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去博物馆化”的过程;离开了博物馆,则意味着离开了坐享安全的大本营,而必然会遭遇任人评说、戏说之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叫停“黄段子”之类的做法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你要真是心疼它的被解构,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把它保护起来,别再拿它赚钱了。

  (作者系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