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教育善政要考虑学生的消化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5日06:00 中国青年报

  张敬伟

  今年秋季开学,全国所有中小学生每天都必须要跳校园集体舞,其中男女生手拉手共跳的华尔兹将成为高中生的指定舞蹈。记者昨天从教育部门了解到,教育部组织创编的《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决定自2007年9月1日起在全国中小学校全面推广。(《北京晨报》6月3日)

  近来,教育部针对中小学生的善政频频亮相:4月21日,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通知,规定在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军训制度化和学籍化;5月初,教育部又规定中小学生每天要有1个小时的锻炼时间,同时对中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做了规定。此番要求全国中小学生每天必跳集体舞,显然是为了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集体意识,也能锻炼身体。在笔者看来,还能起到促进青春期异性健康交流的作用。

  教育部善政连番出台,显现了教育主管部门推动素质教育的良苦用心。但须指出,善政若落实不到位,检查监督不健全,未必能够产生好的效果,甚至会滋生负面效应。目前中小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业负担过重,如若学生们依然沉溺于“书山题海”中,也就没有时间去消化那些善政。如果要消化那些善政,学校就必须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去完成。当然,学校也可以通过形式主义或敷衍塞责的方式“推行”这些善政,那也违背了这些善政的初衷。

  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广播体操、眼保健操,还是军训、锻炼规定抑或由教育部组织创编的《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均宣称经历了调研、适合学生特点,但都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强制制定,然后交与各级学校实践落实。所以,在政策出台之前,主管部门多征询学校意见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感受是必要的,也契合“以人为本”的特点。不仅仅是老师和家长要懂一点教育心理学,教育主管部门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更要摸清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简言之,政策制定者不能凭借经验、想象和感觉进行决策。教育政策制定过程需要公开性、透明性,让公众广泛深入地参与进来。因而,与其说教育政策制定过程是一个理性主义的科学过程(即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效果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协商的政治过程,国家利益、学校利益、家长期望和中小学生健康等各方利益的博弈,不是政策条文就能平衡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