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我能”成高考作文题妥不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15:40 中国网

    作者:张敬伟

  2007年全国高考作文新鲜出炉,20篇作文题目立刻成为大众舆论关注的焦点。看了这20篇外延恣肆和内涵丰富的文章题目,笔者第一感觉是羡慕。因为在笔者参加高考的1988年,那时全国考生共用一张试卷,共同面对《习惯》这个看似寻常又难以下笔的题目。世事沧桑,当年考的如何已经淡忘,但笔者年年关心高考题目却也成了习惯。相较于去年全国高考的17道高考作文题目,今年的高考作文可谓“花团锦簇不一般,远近高低皆不同。”

  如果说要挑选出一道最另类的题目作为今年高考作文的评论由头,笔者以为非辽宁卷莫属。“我能......”或许会惊爆考生和公众眼球,须知,“我能”可是某移动运营商的广告词。这是巧合还是...?无限联想肯定会萦绕在每个人的脑海。如果是无意巧合,只能说出题者和移动广告的策划者“英雄所见略同”。毕竟,“出题”和“广告策划”都是靠灵感情智创造出来的,智慧的耦合也无可厚非。况且,广而告之的“我能”在一般人看来是喋喋不休的审美疲劳,并不会引发考生特殊关注,因而并不会对高考作文产生实际影响。但是,作为出题者还是要尽量避免此类争议和干扰。

  抛开上述因素,从技术角度言,“我能......”这个题目确实凡中带奇,不仅能启迪考生发散思维,诱发奇思妙想,也容易让考生写出真情实感。“省略号”的蓄势暗示,更能使考生笔下文思流淌,不至思维阻滞,搜肠刮肚。此外,江苏卷的《怀想天空》在写作上也容易激发考生思绪,皆是比较容易把握的题目。

  其他作文题目,总体而看,有以下特点。

  从体裁分析,文章以叙述、议论为主,拒绝诗歌依然是高考作文主流。从题目内容看去,今年的作文题目我看都颇有诗意---全国卷一《人生,诗意还是失意》、重庆卷《酸甜苦辣说高考》、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可以写成人生感悟的诗篇;四川卷《一生与一步》、江苏卷《怀想天空》可以写成哲理诗;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山东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天津卷《有句话常挂在嘴边》甚至有朦胧诗和情诗的味道。但从作文要求看,大都“除了诗歌,体裁不限”,使诗无法“言志”。这不能不说是高考作文多年来拒绝诗歌的一个遗憾。在我看来,或许是由于诗歌“意境”的难以捉摸和评判,使考生们失却了在紧张的高考中挥发诗情的机会。

  从内容来看,考察考生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彰显考生个性的题目增多。无论是全国卷湖南卷的“生活”与“诗意”和“失意”的联系,抑或让考生写出现实高考的“酸甜苦辣”,还是上海让考生对人生“这道坎”的理解,都将考生置于现实主义的社会语境之下。显见这是出题者考察考生对社会关切程度和对自身命运理解多少的良苦用心。

  此外,今年作文题目大都平实易懂,绝少理解上的晦涩难懂,因而考生写作起来容易下笔,不致跑题。除了浙江《行走在消逝中》不大容易把握之外,其他都很好理解。不像去年福建的《戈多来了》,需要考生在短时间内颠覆《等待戈多》的原意。考生如果没有一点文学常识和后现代主义的情绪是写不好这篇作文的。尤其全国卷二《关于“帮助”》、湖北卷《母语》、福建卷《季节》、安徽卷《提着篮子看妈妈》等题目一点悬念都没有,或叙或议或夹叙夹议,尽在字面。

  除了这些,我总结出今年高考作文的几个“之最”:《我能......》最让人惊诧;陕西《出事了》最为新奇;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最为平庸,都什么年代了,提着篮子看妈妈的有几个?虚假题目必然导致考生胡诌八扯。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高考作文,对春夜细雨的不同评论更像是小学生日常的习作,表现考生习作能力的空间狭小。较之去年《北京的符号》的意境深远,差了许多。

  高考作文,类似科举时代的“三篇文章”,写得如何,既是考生水平,也见出题人功力。一个都不能少!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