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曹林:“我能”只剩下了商品的想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8日08:01 南方新闻网
媒体思想之曹林专栏 因为国人有着“作文应试”的科举传统,作文能力是国人对士子水平最直观的想象,加上作文题讨论的参与门槛比较低,所以每年的高考作文题总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今年各地的作文题也迅速传开来了,最有意思、引起人们最大关注的莫过于辽宁的高考作文题《我能》。 显然,《我能》包含的命题意图和价值取向非常明显,是想考察学生某种自我发掘能力和对自我的准确认知,启蒙学生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或是一种励志,或是一种定位引导——可因为这个题目与某移动运营商“我能”的广告语相同,公众对这个题目的想象完全被广告语设置的图景所占据,励志意义和严肃价值迅速被消解,没有人去严肃地想什么“我能”了,网络上充斥着这种题目的消解:有人说,移动迄今为止最有创意的投资方式、最牛的广告,命题组一定收了移动的赞助;有人说,明年的肯定是《论“我的地盘听我的”》,后年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与一个朋友在MSN上聊天,朋友说:一定得好好批批命题者,怎么能以广告语作为高考作文题呢?我说:这怪不得命题者,那些老学究命题时一定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句广告语,“命题组收广告赞助费”也纯粹是网友恶搞。问题不在命题者身上,也不在“我能”与广告语巧合,更与移动无关,而在于我们的许多日常话语差不多已经被商业广告殖民化。商业广告、流行歌曲、电影大片等流行文化对公众日常话语的商业化、娱乐化征用,已经偷换了人们对那些话语的价值感觉和严肃想象,严肃话语已被消解,广告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灌输和催眠已左右了人们的话语想象力。 于是,看到“我能”,人们就下意识地想到了移动广告,你根本想不到什么励志和定位这些深度的东西;听到关于“大”的描述,脑海里立即浮起一个个丰乳广告的暧昧暗示,“大”所包含的严肃价值和意义被遗忘殆尽;无意中说起“今年过节不收礼”,每个人一定会下意识地反应“收礼只收×××”。广告和歌词对日常话语的征用,变成了一次对意义的谋杀和价值的遮蔽。即使你非常讨厌那些广告,非常反感那些矫情、滥情的流行歌曲,但在日常无孔不入的狂轰滥炸中,你的话语已经被那些东西所占据,要么不开口,一开口你下意识地会说“洗洗更健康”、“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一切皆有可能”、“做女人挺好”、“你太有才了”之类的话语。 一位作家曾经写过这样的经历:多年前他与女友分手,那日月色昏暗正适合为离别黯然销魂,只听得女友缓缓地说:“忘记你——我做不到!”这导致了他不顾时间场合爆笑,破坏了这场分手秀的完美结局和悲情气氛,以致此人从此对他怀恨在心。又一次朋友失恋,痛苦万分,他劝说道:“你可不能——”,后面的话完全是情不自禁:“你可不能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更搞笑的是一回坐公交车时,他耳边听见后座三个女孩子在说话,一个说:“你怎么不高兴呀?”全车的人此时心里想的都是一句话,果然,就有一个女孩子顺口接了下去:“那去黄河医院呀!”一车人全都爆笑,这是本地某民营医院一句无孔不入的广告语。 这不是漫画,而是现实,我在生活中就经常被这种“广告化场景”逗笑得肚子痛,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这不仅是一种话语方式,很多时候是一种下意识的思维,广告殖民化的不仅是我们的日常话语,也是我们的日常思维,正像“我能”对《我能》的消解一样:“我能”本有太多的想象空间,太多的意蕴,太多的价值内容,如今只剩下了商品的想象。(作者系《中国青年报》编辑)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