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锋:南方雨灾是如何形成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01:51 新京报

    作者:冯永锋

  这次发生洪水的地方的森林,绝大部分都是人工林,天然林已经少之又少。以这样脆弱的自然本底,以这样脆弱的抓地力和蓄水力,去应对南方年年都会有的暴雨、大雨,能不成灾涝吗?

  这几天,我忧虑地望着南方的暴雨,有房屋倒了,有农作物被淹了,有人“失踪”了;有更多的天然动植物,被埋入泥沙中,或者顺水入海了。

  我注意到今年的新闻中,往往都有一句“中小河流水位暴涨”。我是福建人,深知中小河流的意思。小河涨水大河满,中小河流的水,又来自广阔的“农村大地”,而不是来自我们想像中的“荒山野岭”。

  是的,一条河流的流域,应当就是它的集雨面。放眼这些“流域范围”,你会发现,除了看见农村,你看不到自然了。因为,农村的旁边,没有了荒山,不是果树林,就是杉树林、马尾松林、桉树林;因为,农村的旁边,再也看不到花色纷呈的天然林,看到的是单一面孔的桉树种上几千亩,连绵壮观;一家的橘园连接着另一家的橘园。但是,这些树底下,什么也没有,植物多样性少了,动物多样性少了,菌类少了,现在连蓄积雨水的能力,也开始减弱了。

  南方的人,喜欢把天然林里生长的树,叫成“杂木”,一张嘴,就说它们“没什么用”,除了烧柴做饭还能释放点热量之外,其他方面,几乎不产生经济价值。

  笔者自小是在福建北部长大的,成长至今的过程,就是眼睁睁地看着村庄边的天然林,逐步地被替换为各种人工纯林的过程;而记忆中,每年6月都要提心吊胆担心洪水到来。

  然而,谁说天然林没有经济效益?人们如果把洪灾造成的伤害,计算成天然林的价值;如果把抗洪救灾所做的投入,计算成“杂木林”的价值;如果把善后重建家园的资金,计算为天然林的价值;谁还说天然林“只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效益”?

  这次发生洪水的地方,福建,有数据说森林覆盖率中国第一;江西,一直在与浙江争夺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二的位置;广西这几年森林覆盖率上升得快,有数据说为全国第四;湖南,森林覆盖率也在全国的前十位之内。然而,这些地方的森林,绝大部分都是人工林。

  天然林已经少之又少,也许只有自然保护区还存有一些。以这样脆弱的自然本底,以这样脆弱的抓地力和蓄水力,去应对南方年年都会有的暴雨、大雨,能不成灾涝吗?

  今天,我又一次面对南方洪灾的伤痛,又一次面对抗洪救灾的英勇与艰难。但是,如果我们在事前精打细算一点,如果我们对自然的价值不是那么简陋地核算,如果我们把天然林当成本地生态屏障,如果我们把养育天然林当成另外一种经济发展形式,也许,结果不会是这样。

  如果天然林得不到复壮的话,南方今后还会发生洪灾。痴迷于短期现金收入的人,痴迷于用草本农业耕种方式去耕种森林的人,痴迷于生态替换的人,痴迷于计算森林覆盖率却以替换天然林为能的林业职工、农民兄弟,商业造林公司、城市绿化队,该警醒了。

  □冯永锋(北京记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