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木华:经济学家的争吵能否引爆制度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09:2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作者:欧木华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邹恒甫近日因“上课少”被开除,邹在博客上称,他被开除是遭院长张维迎报复;北大一老师称辞退邹是院里的集体决定。(6月14日《华商报》)

  这是一场很有中国特色的争论。一方揭露对方:“你们到处当独立董事,到全中国搞收费惊人的巡回讲座!”另一方则颇为超脱地说:“这件事情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非曲直很明了。”这样的争吵不仅学术味全无,丝毫看不出是来自于高端的知识分子的言论,而且透露出太多报复和倾轧的人性弱点。

  如果说,这两人之间的争吵是由于生活琐事,那么表现得俗一点,是理所当然。但问题在于,这样的争吵,实际上更应是一场关于大学教授该如何教学、该如何对得起自己的薪水以及经济学家到处当独立董事是否存在猫腻和违规的探讨。这样的探讨,是必须要表现得富有学术性的,而不能回避,双方都应谈出自己对高校学术的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事实上,民众们期待的是经济学家通过这次事件,对经济学家里面的一些潜规则和惯例反思,而不是一场小儿斗气似的争吵。

  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学者之间的争议不在少数,有如邹恒甫那样狂傲自负的学者也不乏其人,如当年梁漱溟就狂言“我应保重身体,盖因中国建国之初用人之际,不可无我……”而遭到熊十力的反驳;蔡元培更是力排众议,解聘陈独秀;顾颉刚指责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抄袭日本学者,鲁迅正面解释,胡适出面为鲁迅洗刷……历史上的这些学者之间的争吵,其激烈程度,绝不低于这次邹张之争。但历史上的那些争论,其最后结果都是解决了学术上或制度上的一些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快意恩仇。

  当经济学成为显学后,经济学家们赚钱的手段也就多种多样了。这诸多赚钱方式中,有些是不合规矩的,有些是在利用公家资源来获取私利的,对这些灰色收入和灰色手段,该如何惩处,这是问题的关键。但邹恒甫和张维迎的争吵,在笔者看来,矛盾的双方都有意在“外围捣脚”,而不想介入实质。这样的争论是无聊又无益的,这让我实在忍不住了:行了,两位经济学家,来点学术性的讨论吧,先说说你们这些年都有哪些拿得出手的学术成果,当年香港丁学良教授说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你们敢自豪地说自己就是那5个中的一个吗?

  (作者系湖北职员) □欧木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