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业良:大学应改善学生的居住条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7日00:28 新京报

  作者:夏业良

  一所大学,无论它多么著名,财力多么雄厚,如果不能让本科生的教学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的提升,那么这样的大学声誉必然是名不副实的。

  《新京报》6月12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部分学生宿舍内夜晚温度极高,有些宿舍夜间室内温度达到摄氏40度,并且宿舍里没有安装电风扇,不少学生不得已只好自费购买电风扇。据人大校园内某超市的营业员说,最近电风扇卖得特别好,都快脱销了,学生们纷纷前来订货。

  在这样的高温下,学生当然无法安然入睡,因为“夜里宿舍就是个蒸笼,半夜经常被热醒”。学生们喊热以及有关学校没有统一安装电风扇的诸多抱怨,在该校BBS上已有上百条帖子。为了

避暑,学生有抱着凉席在走廊睡觉的,也有到校内有空调的教室自习的,甚至也有去校外的
麦当劳
看书的,有时凌晨三四点钟才回宿舍,这样学生白天的学习就会受到影响,近期正是期末考试复习的关键时段,这样的居住环境对学生的不利影响可想而知。

  作为一名大学生的家长,我读到这样的消息,不由得辗转反侧,难以释怀。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最好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校园建设和硬件措施在国内堪称名列前茅,去年开始启用的行政教学综合楼群———明德楼是我见到过的国内高校同类楼群中最好的。

  我当然不能由此便想当然地推断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领导对大学生的生活条件漠不关心,谁家还会没有卫生死角呢?

  大学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着若干漏洞也并非不可理解和容忍的,可以想象一定会有人反问道:难道你们北大的学生生活条件就那么尽如人意吗?可能他们料想不到的是,我从来就不是一个本位主义者,更不会在此方面“护短”,如果大家互相指出大学建设与管理中的缺陷和死角,真正受益的将是各个大学的学生们,倘若真能促成这样的结果,我连高兴还来不及呢!

  最近一段时期,我陆续去了南京、无锡、烟台的一些大学讲学,看到不少崭新的新校区,但是,我最关心的仍然是学生们(尤其是本科生)居住条件的改善。一所大学,无论它多么著名,财力多么雄厚,如果不能让本科生的教学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的提升,那么这样的大学声誉必然是名不副实的。

  根据当年西南联合大学亲历者的回忆资料: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北大、清华、南开等名校被迫南迁,1937年在长沙组建的临时大学里,蒋梦麟、张伯苓、梅贻琦三位校长巡视学生宿舍,看见房屋破败,蒋梦麟认为不宜居住;张伯苓却认为学生应该接受锻炼,有这样的宿舍也该满意了。于是蒋梦麟说:“倘若是我的孩子,我就不要他住在宿舍里!”张伯苓却针锋相对地表示:“倘若是我的孩子,我一定要他住在这宿舍里!”梅贻琦则没有表态。由此小故事也可看出大学管理者对待大学生生活条件的不同看法。

  另外一个故事则是听哈佛毕业生说起的:哈佛大学的校长通常不是住在自己的豪华宅邸中,而是居住在本科生公寓楼的底层,以便在大学生有需要时能够及时得到校长的直接帮助。由此可见哈佛这样的世界名校对于其本科生是何等的重视!而哈佛大学每年约300亿美元的捐助,有相当大的比重来自于历届本科毕业生,比如2006年度哈佛大学获捐赠款292亿美元,本科校友捐赠率约50%.从这样高的捐赠比重,多少可以看出哈佛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情有多么深厚,也可以想见哈佛校长与本科生之间的关系有多么融洽。

  我希望中国人民大学以及所有存在着类似情况的其他大学的管理者,能够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生活条件。当前,可以做到的事情无外乎以下几种选择:为这些特别闷热的学生宿舍安装空调,以成本价向学生收取部分电费;免费安装电风扇,不收取任何额外费用;为这些已经遭受酷暑煎熬的学生补发高温补贴,以示歉意和补偿。

  我们的大学绝不能亏待大学生,宁肯让大学管理者的办公室简朴一点,设施“非一流”一点,也不能让大学生再继续遭受高温的煎熬。否则,睡不着觉的就应当是那些大学管理者了。

  作者系

北京大学教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