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官员存在借保密搪塞政府信息公开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4日14:00   央视《新闻1+1》

  政府信息:供不应求

  昨天政府信息整合服务平台开通,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又上新台阶。近日杭州市政府也发表政府工作评价报告,反映去年各界关心的各种难题是否解决,政府公开信息条例实施已满一年,未来该如何做得更好?各级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究竟还存在着什么问题?今后如何做到更加透明?《新闻1+1》为您解析。

  主持人(王跃军):

  您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1+1》。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也是我国政府公开信息条例实施一周年的日子。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打造阳光政府,防止政府暗箱行政。这个条例实施一周年以来表现如何,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评论,应该说是褒贬不一。今天我们还是请到了北京大学王锡锌教授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相关的问题。

  王教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实施了一周年,大家评论说它有进步的一面,同时也有一些尴尬或者遗憾的方面,您怎么来看待这种情况?

  王锡锌(特邀观察员):

  信息公开制度是一项公共的制度,我想公众在过去365天中,其实一直在用他们的眼睛观察,用他们的行动检验,用他们的心灵评估,我个人的看法是有欣喜,有无奈,也有很多的尴尬。如果我们的政府一直有决心,我们的各级官员一直有诚心,我相信我们的公众就会对这一制度有信心。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政府在一些比较大的事件当中信息公开的情况。

  解说:

  4月30日,也就是昨天,中国政府信息整合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这是我国首个用来整合政府公开信息的网站,在这里,访问者进入某一个专题,就可以一站式获取所有有关信息,还可以直接访问到各个政府站点,政府信息公开从机械的提供开始转向主动为获取信息者服务。同样在近日,杭州市政府在当地多个媒体上全文发表了一份各界对去年政府工作的评价报告。评价来自于各行业市民、外来务工人员、企业、专家学者等约1.5万张选票,报告中,人们关心的各种难题在去年是否解决,解决得是否满意都有详细的记录。

  就在去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舆论一致认为,这是中国政府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民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条例在实施不久也接连遇到了一系列重大考验。

  去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强烈地震,20分钟后,有关震情的权威发布便在官方网站出现,此后,电视、网络、广播、手机短信,公众可以通过各个渠道获得同步信息,国务院也在每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抗震救灾信息,并接受中外记者提问,可以说这使得刚刚实施的《政府公开信息条例》得到了一次成功实践。

  2008年8月9日,奥运会开幕第二天,一位美国游客在北京遇刺身亡,中国警方立即展开调查,并约见美方调研,当天,中美双方共同向媒体通报了案件情况,这被媒体称为信息公开的另一案例,此后,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颁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外国记者在我国合法报道的权利从法律上得到了长期保障。

  现在,在百度上输入“政府信息公开”,可以找到相关网页388万篇,绝大部分都是各地政府所发布的信息,而信息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无不涉及,可以说在这一年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努力实现着公开信息的义务。同时,随着政府公开信息的进程发展,人们参与其中的意识也不断加强,就在去年底,国家公布四万亿的刺激经济计划后,有关部门当即表态,公众可随时登录相关网站,查询公开信息。然而随后有公众提出,网站虽然对四万亿流向哪些领域做了说明,但并没有具体项目和预算明细。而上海一位律师更是于今年初提交申请,要求对四万亿的最新使用情况进行公布,虽然这位律师最终没有得到详细答案,但显然,如何更好的公开信息,满足民众需求,是各级政府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而中国政府的信息公开也许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主持人:

  王教授,从刚才这个片子当中我们看到,对去年的很多大事进行了梳理,地震、奥运会、面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方案,这三件大事总体上来讲,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在这些大事方面的表现,您怎么评价?

  王锡锌:

  这三件大事如果从时间上来看,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5.12”的汶川大地震,我觉得这件事其实是我们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以后面临的第一次大考,而我认为,中央政府应该说非常成功地通过了这样一个重大自然灾害的考验。这次的信息公开我觉得可以有三个字来概括它的成功之处:

  第一,快。地震发生的时间是5月12日14时28分,就在20分钟之后,新华网就公布了第一条权威的有关地震的消息,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事实上在接下来的四个小时之内,新华网发布了一系列权威消息,而我们都知道,四个多小时之后,总理就已经赶赴了地震灾区。

  主持人:

  包括对以后地震损失的情况,包括救助的情况。

  王锡锌:

  对,这是第一个快。

  第二个是准。整个信息的发布尽管在强调快,但是还是要强调权威性。

  第三是全,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受灾的情况信息,后续怎么来抗震防灾的信息,所以这样一个快、准、全,我读出了政府的决心和它的用心,这时候我们对这样一次大考,可以看到实际上民众对这个制度就有了信息。

  主持人:

  我们从效果来看,地震这一次对政府信息的公开,应该说大家感觉到信息公开不是添乱,而是帮忙。

  王锡锌:

  信息公开应该是帮忙,而且是帮大忙,因为特别是在重大的事项发布的时候,所谓重大事项通常来说是民众非常关注的事项,第二,重大事项又由于它本身是非常复杂的,重大必然和复杂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一个事件,民众有很强的关注度,而这一事件本身又很复杂,如果没有及时的、权威的、充分的信息的披露,必然会出现所谓的谣言或流言,因此在这些事项发生之后,信息公开其实就是避免谣言和流言最好的办法,这就是在帮忙,因为谣言、流言来了之后,大家会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我们应对事件就会失去,乱了方寸,所以这是看到从常理上来说,这就是在帮忙,而且是在帮大忙。

  主持人:

  就是以正视听了,达到这样一个效果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央视新闻1+1

更多关于 信息公开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