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府面对被动信息公开时应更主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4日14:00   央视《新闻1+1》

  我们也注意到,比如在去年一些大事的信息公开的表现上来,也看到有关的评论,比如说像面对金融危机这四万亿大规模的投资,觉得信息公开是比较及时的,但是后续这些资金的流向、使用方式,特别是在地方政府如何来使用这方面,大家感觉好像信息公开得并不是特别满意,怎么来评价这样一种看法?

  王锡锌:

  我觉得民众这样一种关心甚至是担心,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正如总理所说,我们的权利是人民给的,总理强调过,一定要让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政府在做什么,以便于群众来监督。四万亿这样一种刺激投资的方案,一方面的确有很多真金白银要花出去,当然大家必须要关心,第二,这样一些真金白银花出去的过程中,老百姓当然要关心会不会出现花钱不到位,甚至是被浪费的情形,所以民众对信息的关注其实不仅仅是他们知情权的要求,也体现了参与和监督权。这种信息的披露应该说需要落实多少,公开多少,这就是及时和充分的问题,我们在四万亿投资的早期,的确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并没有和民众的需求形成一个时间上和空间上完全对应的匹配关系。

  主持人:

  我想很多事我们应该一分为二来看,也应该客观来说,比如政府的工作状态、规划、包括一些法规出台,这些信息及时发布了,是比较主动的,同时作为普通百姓还想了解一下,比如人事的问题、福利的问题、资源的分配问题,似乎这些信息大家觉得公布得不尽如人意,怎么来看待这种主动被动的差距?

  王锡锌:

  您讲的主动公开通常就是政府以及政府的有关部门对于有些应当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了解,充分知晓这些信息,这些信息政府应当主动的,及时的,通过政府的各种各样的平台来进行公开。像我们看到,刚才短片中提到一个中国政府信息发布的统一综合平台,这种综合平台有助于及时有效地来传达这一信息。主动公开有的时候为什么做得好呢,或者说看起来做得好,是因为政府是在自己定菜谱,自己出菜。如果单个公民、法人或者组织来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这时候打个比方来说,就是老百姓来点菜,点菜可能就是按照各个人所关心的,有的是关心他自己的事,也有些是关心公众的事,但不管怎么样,它的复杂性、它的多样性可能都会给我们政府信息公开提出各种各样新的挑战,我觉得政府在面对被动公开或者是因申请公开的时候,其实更应该主动,所谓的主动就是要满足各种各样的申请的需求,要及时地有耐心的去回复他们,这就是我在这里讲的,官员必须要用心。

  主持人:

  应该说政府的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一年以来,在信息公开方面有很多进步,但是也像我们刚才所谈到的,也存在一些方面的问题,我们的节目稍候还将继续。

  主持人:

  欢迎您继续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应该说这一年以来,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有了很多的进步,但是也表现出了相关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记者:

  作为天津市来说,每年要偿还的公路建设贷款量有多大?

  某官员:

  偿还这个事我就不好再说太细。

  解说:

  “这个事我就不好再说太细”,这是记者今年年初在天津调查贷款道路通行费的收取情况时,从当地官员口中得到的一句答复,不满于如此含糊的回复,有网友针锋相对的反问道,究竟什么事能说细?

  当我们回顾过去一年的流行语时,会发现很多都和信息的公开与否有关,正是由于有关部门的被动处理,才使得这些新名词广泛流行。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过去的一年,有些在以个体公民的身份主动为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做着自己的努力。今天《经济观察报》就报道了北京一个普通的律师,为检验北京市的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做的一次实践,这位律师在今年4月3日向北京市各区县和部门一共快递出了73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按照条例规定的15个工作日的答复期,最终在截止日他只收到了29份答复。29:73,应该说这是一份不太令人满意的结果,而对于他要求公开的信息,如公车使用、公款接待、公款出国的“三公”消费情况,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预算,29份答复书都说要延期答复,有的部门还直接打电话质问这位律师,申请公开这些信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有的部门则指责他,说他没有资格知道这些信息。

  无独有偶,在上海也有这样一位教授,这是上海财经大学研究公共财政的蒋洪教授精心设计的一份问卷。从去年6月开始,蒋洪老师组织十位老师和100多名学生依据刚刚实施不久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政府信息办公室和财政厅进行财政信息调查,希望各省提供2006年的财政信息,在蒋洪他们精心设计的问卷中共有113个问题,蒋洪还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发函至31个省人大财经委和下面的预算工作委员会,希望他们也提供这113个问题的财经信息。

  经过半年的努力,尽管有心理准备,但是最后的调查结果依然让蒋洪吃惊,凡是涉及细节的财政信息基本上无法获得。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财政透明度只有福建一省及格,得分仅为62.7分,最低的省份不到15分,全国财政的透明度总体平均分仅为22分。应该说作为一项新制度,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是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的,必然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无论是信息干脆不公开,还是公开不彻底,或者答复时语焉不详,延期答复,都说明还需要有新的动力才能推动我们的制度从建立走向充分运用。

  主持人:

  应该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一年以来,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连线一下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蒋洪教授,蒋教授,您好。

  蒋洪(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你好。

  主持人:

  蒋教授,你们对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调查,他们对调查当中有些不便于回答,进行拒绝,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蒋洪:

  一个主要的理由是这些信息不属于公开范围,也就是说属于保密范围,据我们所知,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当中明确规定,与公民的切身利益相关的,需要公民广泛参与的信息都应该属于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但是另一方面,在我们现有的保密法和相关条例当中又规定,有关财政信息基本上都是属于保密范围。所以这里面我们碰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法律上的问题。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是一个法律方面的问题,还存不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我们自身管理的问题,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公开?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信息公开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