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兴乡村的“绿色进行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5日15:39   观察与思考

  第三篇:长兴乡村的“绿色进行曲”

  “以前煤山的老百姓都拼命往外走,没有人愿意到镇里来买房,也没有一家房地产公司愿意到这里来投资房产;如今,煤山的老百姓都愿意把亲戚朋友请到家里来长住,不仅有多家房产公司来这里投资,而且房价已超过2000元/平方米。”长兴县煤山镇镇长徐建兵表示,“这主要是因为煤山的环境变好了,天变蓝了,水变清了!”

  以前的煤山,灰蒙蒙的天,脏乎乎的水,风过处,灰尘遮天蔽日;如今的煤山,看到的是碧水蓝天,听到的是啾啾鸟鸣,嗅到的是阵阵花香,吸到的是清净新鲜的空气。

  短短数年,何以变化如此之大?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徐建兵表示,“我镇明确提出建设‘绿色煤山’,以‘环境就是资源,健康就是财富’为理念,努力在‘生态、绿色、健康’上作文章,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镇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而在长兴县,像煤山镇这样以“绿色发展”为主要发展思路的乡镇还有很多。因为,这也是长兴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的科学发展观,即“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绿色发展”增添活力

  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约束的今天,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走绿色发展之路,一直都是各级党委政府认真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的背景下,选择绿色经济,选择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长兴县,一直以来都是秉持“绿色发展”的思路,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打造“绿色长兴”的目标。如今的长兴,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小康县。

  而在长兴县的各个乡镇,也到处可见“绿色发展”的影子。

  以前的煤山镇很有名,因为它的“煤山速度”,因为它3天集资2个亿的“传奇故事”,更因为它尘土满天飞的环境;如今的煤山也很有名,那是因为它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更因为它实现了工业和生态的和谐共舞。

  煤山是一个工业重镇,拥有矿山、水泥、耐火、蓄电池等企业近百家。这些产业在支撑起全镇的经济总量的同时,也曾经大大污染了煤山赖以生存的环境。

  “怎么实现工业与生态的和谐共舞?”这是煤山镇党政领导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就算我们的老百姓一天到晚在数钱,但如果他们每天都要吸入很多粉尘,那么这个钱数得也没有意义。”所以在“煤山速度”成为“长兴现象”最典型的标志的同时,煤山镇党委政府有关领导一直都致力于建设生态煤山、绿色煤山。

  “既然别人都说我们环境差,我们就花大力气搞环境。”“我们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于是煤山人民首先拿“支柱”产业开刀,以壮士断腕的气概、刮骨疗伤的勇气,打响了一场环保攻坚战。

  “虽然对支柱产业进行整治在经济上有很大的影响,但为了子孙后代,长远发展,我们别无选择!”而让徐建兵感到欣慰的是,整治工作得到了群众普遍的赞许。“这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可避免的。”

  而在关停取缔污染企业和落后生产设施的同时,煤山镇也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建设现代型精致小城镇的投入已近2亿元,其中配套的美化、亮化与绿化等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记者了解到,像大型生态广场的投入就达3000万元,三狮绿岛、大元绿岛的建设使新增绿化面积达到15000平方米。仅2008年,该镇通过植树与矿山复绿完成了造林1000多亩。现煤山人均绿化面积达到了15平方米。地面水、大气环境质量达到III类二级和二类标准。

  一系列整治环境的举措让煤山镇获得“国家卫生城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新农村实验示范镇”、“省文明城镇”等荣誉。如今,煤山镇更以“国际水准的生态山城”作为自己的定位,通过创森林城镇提升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而坚决告别“黑色经济”的煤山镇,为了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又开始了“绿色富民”的探索。

  “夕日杂草半人高,山高路远无人问;今朝渠林路配套,生态农业富农家”。这是煤山镇西川村荒坡复垦工程完工后,村民写在村委会驻地的话。如今,走上西川村海拔600米以上的五通山,原来的180亩荒坡现在尽显生机。原来的废弃地,现在的“聚宝盆”。这片按照有机食品生产规定管理的优质茶叶,不仅成为当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而且每年至少能为当地农民增收400万元。

  煤山镇是一个典型的林区乡镇,共有山林面积9.6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4.5万亩。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天然资源优势,也为了让农民有更好的收入,2007年煤山镇成立了该镇首家农村专业合作社—长兴煤山云剑毛竹专业合作社,这意味着煤山镇农业产业现代化经营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煤山镇年产毛竹120万株、年产竹笋8600吨,年产值约2000万元。

  同时,煤山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因地制宜,发挥煤山当地资源、技术、区域特色,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如今,吊瓜、花卉苗木、速丰林、毛竹林等四大基地建设成效明显,毛竹、银杏、吊瓜、花木等主导产业也逐步形成。

  环境变好了,农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煤山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具活力。而一些以前想要从煤山搬到县城去的老百姓也放弃了原来的打算。就像五通村已退休的老主任陈启远所说的:“这两年镇里在改善工作生活环境方面的决心与投入很大,现在空气变好了,环境变美了,我也不打算搬到县城住了。”

  “绿色银行”储存金银

  泗安的老百姓很幸福。

  因为在泗安镇,老百姓门前屋后都是产业,都是“绿色银行”。

  日前,记者在泗安镇采访,除了对集镇周围一排排标准厂房和阵阵隆隆机械声感到惊讶外,乡间地头的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更是让记者惊叹。

  这个曾被称为长兴“西伯利亚“的土地如今热起来、富起来、美起来了。“想要富,快种树,种树走上致富路!”已成为泗安农村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

  近年来,泗安镇依托苗木产业,实现了经济总量两年翻一番的目标。如今,苗木产业已成为泗安镇兴起的一项阳光产业,面积由当初的几十亩发展到今天的4万亩。目前全镇拥有500亩联片基地9个,100亩以上基地62个,苗木销售市场已经拓展到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北京等省市。调查显示,上海绿化苗木中的香樟大苗70%源于长兴,其中90%由泗安镇提供;泗安成了上海的“后花园”,成了名副其实的苗木之乡。

  “花卉苗木产业的做大做强,为泗安人民增加了人均收入,泗安人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泗安镇镇长管会斌表示。

  “我们村已有几年都不种水稻和地瓜了,现在一亩水稻的价格我都不知道。我们现在都吃无公害大米。”泗安镇白莲村妇女主任陈秋月说。几年前,白莲村还是有名的“地瓜村”,家家户户种地瓜、水稻和油菜,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苗木,地瓜、水稻和油菜轮作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

  “现在种一亩水稻的净收入是500元,油菜是300元,轮作一年也才800元,而一颗15公分的香樟树运到上海销售的净收入就是800元,可抵一亩传统作物的收入。”陈秋月说,一亩10公分的广玉兰可抵100亩水稻。她曾亲眼看到一苗木大户收购一颗34公分的银杏树是1.1万元,没多久一转手就是2万元。一些村民一边种树,一边帮别人挖树,一年收入近10万元是极其平常的事。早在2006年,该村就已有千万元7户,百万元31户。

  此外,泗安还有一个“点木成金”的基地,在这个基地里,被当地农民当柴烧的老油茶树,经过3年“整容”,每棵能卖到8000元;2000多元的紫薇古桩进入基地后,形态好的可以卖出高达10万元的天价。

  这个基地就是落户泗安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教学科研基地,也是从这个基地长兴农民听到了一个“新名词”—珍稀物种繁育。而就是这个新名词,让长兴农民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从这里出来的科技成果每年至少有3到5项在当地转化,全县7.5万亩苗木基地因此受益,苗木开始成为长兴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现在在泗安,只要有空的地方都被种上了苗木。我们已成为名符其实的‘森林中的小城镇’。同时我们还将断续做好‘绿色’文章,凡是影响空气、影响环境的项目,我们一个都不会引进,影响苗木生长的事情,我们一件都不会干。”泗安镇镇长管会斌表示,“此外,我们先后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有机茶叶基地、有机大米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水生花卉基地、浙江大学长兴农业科学试验站和绿盟苗木基地。”

  而跟泗安镇一样在荒山坡上建起“绿色银行”的还有槐坎乡。

  林顺芳是槐坎乡新槐村村民。几年前,背靠大山的他有着十几亩山地,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种植作物,十几亩山地一直荒在那里。周围村民种的一些毛竹也受市场、交通等因素影响,找不到顺畅的销路。

  “以前毛竹十几块钱一担,价格便宜不说,还不知道去哪里卖”,这是几年前槐坎乡多数农民种毛竹时遇到的头疼问题。看到种毛竹没有出路,很多村民渐渐放弃了家门口的资源。

  “现在好了,经过政府对毛竹林的改造以及对毛竹种植大户的培训后,毛竹成林时间明显缩短了。”“原先每亩只种20多棵竹子,毛竹产量低,后来经过培训,把种植密度加大到每亩40多棵,竹子反而长得更好了”,一名竹农说。运用科学方法种出的毛竹,现在6至8年就能提前成林了,而从前“土办法”种出的毛竹成林时间至少得10年。竹子长得好了,竹农的收入自然就多了。据介绍,槐坎乡低产毛竹林没改造前每亩只有300多元的收益,改造后,仅竹笋每亩就要收入2000元,如果再加上卖竹子的所得,每亩能达到4000元。2008年,全乡毛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完成新种毛竹2000亩,实施低产林改造7800亩。农民的收入也竹节一样步步攀升。

  如今的槐坎乡,山上毛竹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山更美了,人更富了,门前的荒山变成了农民的“绿色银行”。

  “绿色经济”前途无量

  如今的长兴人是出门见绿,抬头见景;如今的长兴,树木葱茏,到处鸟语花香。绿色是生命的本源,建设一个绿色城市、创出一条绿色经济之路是长兴发展的永恒主题。

  靠着“绿色”,长兴的老百姓走出了一条条康庄大道。

  刚刚过去的“5·1”假期,让水口乡顾渚村的农家乐又火了一把。这些年,山清水秀的顾渚村早已美誉远扬,尤其是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蓬勃兴起,成为顾渚的主导产业,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甚至在这里长住。

  顾渚村常住人口仅2000多人,但这里的固定床位却达8000多个。去年,水口乡旅游收入9000多万元,全部为农家乐收入。目前,全乡200家农家乐,户均收入达43万元,收入最高的农家乐竟高达200万元。游客人均日消费130元。

  顾渚村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主要依托的还是自然赋予农家的天然“礼物”。顾渚村三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达94%以上,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村,有“天然氧吧”之称。

  老天赋予的环境,孕育了农家乐,使农户致富,但农户并没有忘记是环境给他们带来的财富。对于自家的农副产品,农家乐业主会毫不吝啬的赠送一些给游客,但是对于破坏环境的游客,村民也会毫不客气的给予处罚。如一上海游客跑到山上乱挖竹笋,结果被村民罚了50元钱,还有一游客挖掘道路两侧的绿化植物,被村民严令制止。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它还能够减缓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趋势,有效缓解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创造数以百万的就业岗位,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引擎。

  长兴的老百姓依靠“绿色经济”发家致富,长兴县委县政府也已充分认识绿色经济的远大前景,在农业的绿色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远。它不仅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开发生产也得到显著加强,并获得“中国栝楼之乡”、“中国银杏之乡”、“中国青梅之乡”、“中国红梅之乡”等称号。

  目前,长兴县已制订、发布国家农业行业标准1个,省级地方标准4个。全县累计获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94个,基地面积达36万亩。全县新建亩效益5000元以上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46个,包括蔬菜、水果、茶叶、水产等10余个品种,总面积达1.2万亩。同时128个规模基地农产品进行了商标注册,其中3个农产品获得省著名商标、12个农产品获得市著名商标,50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有机绿色食品称号。

  此外,围绕打造“长三角绿色高效农产品主产区”的总目标,商品蔬菜、花卉苗木、特种水产、优质茶叶、高产竹林、水果、蚕桑等七大特色产业迅猛发展,“五点四带三区”等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了一批高效生态农业示范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加快发展。

  长兴的发展走的是一条绿色之路,它是综和了绿和活、绿和强、绿和富的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子。而这一发展之路产生出来的经济效益则让长兴的未来之路走得更加顺畅。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